波心怪石波涛生,万斛之舟不敢行。
系舟寂寂惊风怒,伏枕漫漫听雨声。
波心怪石波涛生,万斛之舟不敢行。
系舟寂寂惊风怒,伏枕漫漫听雨声。
这首诗描绘了在峡中遭遇风浪阻隔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力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冲突与和谐。
首句“波心怪石波涛生”,以“怪石”作为波涛产生的背景,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凡力量。这里的“波心”指的是波浪的中心,而“怪石”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神秘感,仿佛是自然界中的某种奇观,激发了波涛的生成。
接着,“万斛之舟不敢行”,将视角转向船只,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风浪之大,连承载重物的巨船都畏惧前行。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力的强大,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敬畏。
“系舟寂寂惊风怒”,描述了船只在风浪中静止的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的寂静,与前文的波涛汹涌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惊风怒”不仅指风浪的猛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或许是对自然力量的惊叹,或是对旅途困顿的无奈。
最后,“伏枕漫漫听雨声”,诗人选择在船中休息,静静地倾听雨声。这一场景既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体现了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态度。雨声成为了一种安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人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八窗空、展宽秋影,长江流入尊俎。
天围绀碧低群岫,斜日去鸿堪数。沈别浦。
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
算触景多愁,关人底事,倚槛听鸣橹。
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
西风依旧潮来去,山海颉颃吞吐。霜月古。
直耐冷、相随燕我瑶芝圃。掀髯起舞。
看羱伏苍苔,龙吟翠葆,天籁奏韶舞。
屈指重阳,有半月、犹零九日。
且停待、今宵月上,宝轮飞出。
有客最谙闲况味,无人会得真消息。
算何须、抵死要荣华,劳心力。楼观迥、遥山碧。
槽窄小,真珠滴。随分赏、闲亭别圃,好天良夕。
篱畔行看金蕊耀,林梢便见瑶芳白。
玩春来、夏去复秋冬,尘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