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三百年,德安十四世。
同居不析产,能法张公艺。
昔人尚孝友,子孙知好义。
斯真家之肥,一门萃和气。
吾越俗不古,同堂居不易。
甫毕向平愿,遽分陆贾笥。
善哉明郑濂,曾向太祖对。
不听妇人言,胜事百忍字。
河阳三百年,德安十四世。
同居不析产,能法张公艺。
昔人尚孝友,子孙知好义。
斯真家之肥,一门萃和气。
吾越俗不古,同堂居不易。
甫毕向平愿,遽分陆贾笥。
善哉明郑濂,曾向太祖对。
不听妇人言,胜事百忍字。
这首诗描绘了河阳家族传承三百年的和睦景象,德安世系中第十四代人保持着不分家产的团结,效仿古代贤人张公艺的美德。诗中赞扬了先人的孝顺友善,使得家族内部充满和谐。然而,诗人感叹自己所处的越地风俗变迁,同堂共居变得困难。他表达了实现和平愿望后,家庭财产分割的无奈,但也赞赏像明郑濂那样的人,能够听取太祖教诲,不轻易受妇人影响,坚持忍让为贵的家风。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推崇和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感慨。
钜鹿树殷腥,黄河碧涛死。
蛇豕偪荒林,鱼龙积断垝。
缥渺丛台月,春风炤鼋水。
邯郸孤堞悬,黄粱野祠峙。马影竞夕阳,鸟声沸■㞦。
午移炊火新,秋合烟光紫。
醉醒蕉鹿场,真幻莺花市。
天地划然回,荣枯率尔驶。
裋褐狎风尘,瓷枕认原委。
稽首叩仙人,吾师注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