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大荒,秋月满河梁。
尺书问马走,一枕遍羊肠。
羊肠几屈曲,轮鞅声相续。
句里孟门青,意中淇水绿。
绿水如丝流,青天去不收。
王猷兴欲尽,卫玠始生愁。
愁人自宛宛,日长岁苦短。
蘼芜虚早齐,不睹松柏晚。
秋风吹大荒,秋月满河梁。
尺书问马走,一枕遍羊肠。
羊肠几屈曲,轮鞅声相续。
句里孟门青,意中淇水绿。
绿水如丝流,青天去不收。
王猷兴欲尽,卫玠始生愁。
愁人自宛宛,日长岁苦短。
蘼芜虚早齐,不睹松柏晚。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拟古七十首(其五十三)》描绘了一幅秋日边塞的画面。首联“秋风吹大荒,秋月满河梁”以秋风和秋月渲染出辽阔荒凉的边疆景象,河梁映照着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寂寥的氛围。
颔联“尺书问马走,一枕遍羊肠”写信使骑马穿行在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接下来的“羊肠几屈曲,轮鞅声相续”进一步刻画了道路的崎岖与行程的艰难。
颈联“句里孟门青,意中淇水绿”运用典故,借黄河孟津和淇水的碧绿,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美好想象,暗示了思乡之情。
尾联“绿水如丝流,青天去不收”以流水和蓝天的广阔无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绪无法排解,而“王猷兴欲尽,卫玠始生愁”则借用王徽之和卫玠的典故,表达自己愁绪的深重。
最后两句“愁人自宛宛,日长岁苦短”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愁绪而感觉时光漫长,岁月短暂的感慨。结尾“蘼芜虚早齐,不睹松柏晚”以蘼芜草和松柏的早晚对比,寓意人生的短暂与坚韧,深化了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边塞景色的描绘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夕风庭叶落,谁见此时情。
不作关河梦,空闻砧杵声。
会须求至理,何必叹无成。
好约高僧宿,同看海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