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风庭叶落,谁见此时情。
不作关河梦,空闻砧杵声。
会须求至理,何必叹无成。
好约高僧宿,同看海月生。
夕风庭叶落,谁见此时情。
不作关河梦,空闻砧杵声。
会须求至理,何必叹无成。
好约高僧宿,同看海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画面,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夕风庭叶落,谁见此时情。" 这两句勾勒出一片萧瑟之境,黄昏时分,微风拂过庭院,树叶纷纷而落。这是一种寥寥无几的人在这样静谧的夜晚,能感受到诗人此刻内心的哀愁。
"不作关河梦,空闻砧杵声。"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往事的淡然和对现实生活的接受。"关河梦" 通常象征着功名利禄或是远大志向,而今朝夕风中,只剩下了平凡的生活声音,如砧杵之声。
"会须求至理,何必叹无成。"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真理的追求,以及面对未达成愿望时的心态。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物是有其存在的道理,不需要过多哀叹。
最后两句 "好约高僧宿,同看海月生。" 则表明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度一段宁静美好的时光,与高僧(可能指的是心灵导师或是精神上的寄托)一起观赏那轮生长的海边之月,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秋夕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于生活真谛的深刻追问。
重雾翳晓日,相持决阴晴。
须臾忽战胜,日杲中天明。
积雪压竹腰,欲举如垂旌。
冰凌既融液,意气还峥嵘。
花木手新植,未可分死生。
庶几僵仆根,可与微阳争。
况乃田亩间,春事亦渐营。
新绿染麰麦,馀甘归竹萌。
饱食遂可料,聊助春山行。
一晴亦细可,系我忧喜情。
我诗不浪作,有诗君勿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