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争一门,石角走磕磕。
阴飙中呺嘑,翔阳避在外。
巉岩栗虎豹,天光忽破碎。
亭午山气合,尊灵万方会。
低偃张幕帟,高褰树旌旝。
仿像绛节临,家历鸾声哕。
混合青冥中,风涛一世界。
旁径缘萦纡,红墙宛襟带。
未必飞仙驻,去鸟入已隘。
拊膺起叹嗟,圣有垂堂戒。
万松争一门,石角走磕磕。
阴飙中呺嘑,翔阳避在外。
巉岩栗虎豹,天光忽破碎。
亭午山气合,尊灵万方会。
低偃张幕帟,高褰树旌旝。
仿像绛节临,家历鸾声哕。
混合青冥中,风涛一世界。
旁径缘萦纡,红墙宛襟带。
未必飞仙驻,去鸟入已隘。
拊膺起叹嗟,圣有垂堂戒。
这首诗描绘了万松岭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首句“万松争一门”展现了众多松树簇拥着一道门户的壮观画面,而“石角走磕磕”则刻画了山路崎岖,石头锐利如音符在脚下作响。接下来,“阴飙中呺嘑,翔阳避在外”描述了山风呼啸,阳光被遮蔽在外,显得阴冷而神秘。
“巉岩栗虎豹”进一步渲染了山势险峻,连猛兽都感到畏惧。随着光线的变化,“天光忽破碎”,暗示了云雾缭绕的奇幻景象。中午时分,“山气合,尊灵万方会”,仿佛天地间的灵气在此汇聚,呈现出神圣的气氛。
诗人运用丰富的动态意象,如“低偃张幕帟,高褰树旌旝”,象征着仪式的进行,而“仿像绛节临,家历鸾声哕”则增添了神秘的音乐色彩。山岭融入青冥,风涛翻腾,如同一个独立的世界。
“旁径缘萦纡,红墙宛襟带”描绘了路径曲折,红色的城墙如衣带般环绕,更显其宏伟。然而,“未必飞仙驻,去鸟入已隘”暗示了即使是神仙也难以长久停留,只有离去的飞鸟才能穿越这狭隘的通道。
最后,诗人“拊膺起叹嗟,圣有垂堂戒”感慨万分,认为这样的自然景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要敬畏自然,遵循天地之道。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万松岭的壮美与深邃,寓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