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甘露寺紫薇花》
《甘露寺紫薇花》全文
唐 / 孙鲂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开。

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

闻香不称从僧舍,见影尤思在酒杯。

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

牵吟过夏惟忧尽,立看移时亦忘回。

惆怅寓居无好地,懒能分取一枝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ānwēihuā
táng / sūnfáng

shǔkuíxiàjiānquánluòhàndànqīnggāoqiěwèikāi
bèngguāngfēidié

wēiqíngyànchūlínlái
wénxiāngchēngcóngsēngshèjiànyǐngyóuzàijiǔbēi

shuíxiàowǎnfāngwèijiànliè便biànráochūnchénāi
qiānyínguòxiàwéiyōujìn

kànshíwànghuí
chóuchànghǎolǎnnéngfēnzhīzāi

注释
蜀葵:一种植物,常见于夏季。
鄙下:低贱,不被看重。
菡萏:荷花的别称。
擎艳:高举美丽的花朵。
僧舍:僧人的住所,这里指香气清淡。
晚芳:晚开的花。
尘埃:比喻世间的纷扰。
翻译
蜀葵低贱且花瓣全落,荷花清雅尚未盛开。
烈日下,光彩四射的蜀葵吸引蝴蝶飞去,紫色的薇花在林中绽放。
只因香味淡雅,不似僧舍常有,见到花影更令人想起酒杯中的情景。
有人嘲笑晚开的花朵低贱,即使春天的美丽已蒙尘。
我走过夏天只为担心它们凋零,长久凝视也忘了时间。
遗憾的是我寓居之地无佳处,懒得去分株移植一枝蜀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蜀葵、菡萏、蝶飞及紫薇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场景的独特感受和深情寄托。

首句“蜀葵鄙下兼全落”,蜀葵即是蓟菜,形容其低矮且花朵已经完全开放。紧接着,“菡萏清高且未开”则描绘了菡萏(一种水生植物)的高雅和花朵尚未盛开的状态。这两句既对比了两种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也映射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赫日迸光飞蝶去”中,赫日指的是明亮的太阳,其光芒照耀下,小蝶翩翩起舞。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阳光与蝴蝶间的和谐共舞。接着,“紫薇擎艳出林来”则是对紫薇花(一种美丽的花卉)的形容,表达了它在春日中盛放的姿态。

“闻香不称从僧舍”这句表明诗人对于传统寺庙中的熏香并不感兴趣。紧接着,“见影尤思在酒杯”则透露了诗人更倾向于在饮酒时怀念某种美好的情景或事物。

“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理解或轻视春天晚期花朵之美的人的反问,同时也感慨于即将过去的春天美景。

“牵吟过夏惟忧尽”中,诗人在夏日的来临时,只剩下忧虑和思念。紧接着,“立看移时亦忘回”则表明在时间流转之际,连这份忧虑也随之淡忘。

最后,“惆怅寓居无好地,懒能分取一枝栽”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目前居住环境的不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愿景,即便是从中选择一枝花朵来栽培,也是一种慰藉之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珍视与不舍,以及对生活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孙鲂
朝代:唐

孙鲂(940年前后在世),字伯鱼,江西乐安(全唐诗作南昌)人,为五代南唐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宴桃源/如梦令·其一

帘幕疏疏风透。庭下月寒花瘦。

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难受。难受。

灯暗月斜时候。

(0)

吉水周中显秀才相识二十馀年来求永新谭焕主簿荣寿堂诗为赋一首因以勉谭

忆昨淳熙跻寿域,东朝长乐庆七十。

谭家有子列冠裳,翁媪同时膺命秩。

两宫今奉慈福宫,万有千岁三宫同。

十年一讲庆寿礼,老人版授方重重。

焕也曾试南宫里,一第终当慁子耳。

从今更辟荣寿堂,他日郊封诏填委。

(0)

中秋日游能仁北寺两刹

轻云漠漠烟漫漫,杖藜扶行不作难。

无量寿佛像最古,未曾有经碑亦残。

秋花泫露颜色好,客子著雨衣裳单。

题诗写寄莓苔壁,勿使俗人相对看。

(0)

题静江

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

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

(0)

楼上旅怀

楼上忆乡关,凭高独倚栏。

远眸天外尽,愁思酒中宽。

泽国吴莼老,山城蜀道难。

客帆归未得,落日暮江寒。

(0)

踏莎行·其二

梅压宫妆,柳横眉黛。都将留得春光在。

弄琴台上忽相逢,吹箫月下曾相待。

海燕春归,江鸿秋迈。到头总是恩和爱。

佳期约在白云间,一团和气春如海。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