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往昔岁月深情回忆的诗。诗人以平和淡远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这里诗人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高槐树下的初次阴凉,以及良辰美好的日子,都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一句,则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这里的时间跨度和空间限制,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品德的自信与社会认同。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的学识修养,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这里,诗人不仅是家庭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最后两句则显得更加超脱和哲理,诗人通过梦境中的淮水与德行,以及对古代圣贤的追思,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境界的向往和思考。孩子的笑声与问询,也反映出家庭生活中的一种温馨与智慧的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平淡中带着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一幅诗人个人生活与心灵世界的美好图景,是对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的颂歌。
元老留司卧雒阳,谏官通理辍鸳行。
仲宣旧佐红莲幕,裴度新开绿野堂。
几处古碑停马读,到时春笋约僧尝。
香山居士真容在,为我公馀奠一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