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刺史擅清风,九里亲栽夹道松。
屋顶自生涛浪势,根头谁觅茯苓踪。
行春桥掩云千态,一字门封翠几重。
人讶金填吴说笔,不知此笔遇高宗。
开元刺史擅清风,九里亲栽夹道松。
屋顶自生涛浪势,根头谁觅茯苓踪。
行春桥掩云千态,一字门封翠几重。
人讶金填吴说笔,不知此笔遇高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九里松》,以开元刺史的典故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松林图景。首句赞美开元刺史的政绩,他亲手种植的松树沿着道路排列,形成了一道翠绿的屏障。"屋顶自生涛浪势"形象地写出了松树高耸入云,仿佛海浪翻滚,气势非凡。
接着,诗人描述了松树根部的神秘,暗示着可能隐藏的茯苓(一种药用植物),增添了诗意的想象空间。"行春桥掩云千态"描绘了桥在松林间若隐若现,如同春天的画卷,而"一字门封翠几重"则写出门户被层层翠色环绕的宁静与深邃。
最后两句,诗人借用金填吴说笔的典故,暗指这如画的景色如同吴道子的神来之笔,但又强调这美景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高宗这样的明主。整首诗通过赞美松林的美丽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贤能政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