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哀吟敌晓鸡,行藏无玷白于圭。
阳春寡和人传郢,肉味都忘子在齐。
绝俗文章终远大,循资班列暂卑栖。
看君更刷鸾皇翼,一举方知燕雀低。
清夜哀吟敌晓鸡,行藏无玷白于圭。
阳春寡和人传郢,肉味都忘子在齐。
绝俗文章终远大,循资班列暂卑栖。
看君更刷鸾皇翼,一举方知燕雀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夜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清夜哀吟敌晓鸡”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悲凉的夜晚景象,诗人在这宁静之中思念着明天即将到来的日出时分,那时晨鸡报晓,夜晚的寂寞即将逝去。"行藏无玷白于圭"则是对品德高尚、行为纯洁的赞美,比喻自己的行为如同白玉般无瑕。
接着,“阳春寡和人传郢”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春光中人们互相传诵古籍的情景感到不多,这里“寡和”意味着和谐的声音稀少,"人传郢"则是对这种文化传承的渴望。"肉味都忘子在齐"则用了一个比喻,表明诗人的精神追求已超越了世俗的物欲享受,就如同儿童在学习中忘记了肉食的滋味。
"绝俗文章终远大"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极高的追求和理想,这里的“绝俗”意味着超脱凡尘,而“文章终远大”则是对作品永恒价值的肯定。"循资班列暂卑栖"则表达了一种暂时屈居下位、等待机会的处境,诗人在这里自谦自己的现状。
最后,“看君更刷鸾皇翼,一举方知燕雀低”通过比喻手法,赞美对方如同清洗了神鸟凤凰之翼一般,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而自己则如同燕雀般微不足道。一旦对方展现出真才实学,诗人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局限。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春光、文章、个人境遇等主题的抒发,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体悟。
曲沼一泓碧,乱花双径红。
攲梅惊北客,舞柳认东风。
欲买春无价,常令酒不空。
我生随分乐,初不问穷通。
昼永重帘卷。乍池塘、一番过雨,芰荷初展。
竹引新梢半含粉,绿荫扶疏满院。
过花絮、蝶稀蜂懒。
窗户沈沈人不到,伴清幽、时有流莺啭。
凝思久,意何限。玉钗坠枕风鬟颤。
湛虚堂、壶冰莹彻,簟波零乱。
自是仙姿清无暑,月影空垂素扇。
破午睡、香销馀篆。
一枕湖山千里梦,正白蘋烟棹归来晚。
云弄碧,楚天远。
隐枕轻潮,拂尘疏雨,幽梦似真还断。
莺雏燕婉,依约年时,花下试翻歌扇。
憔悴鬓怯春寒,慢掠轻丝,柳风如箭。
甚阳台渺邈,行云无准,楚天空远。
应唤觉、当日琴心,祗今诗思,惆怅客衣尘染。
钗留股玉,袜袭钩罗,荏苒腻寒香变。
问讯多情,别后笑巧颦娇,对谁长倩。
但晚来江上,眼迷心想,越山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