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由作二颂,颂石台长老问公:手写《莲经》,字如黑蚁,且诵万遍,胁不至席二十馀年。予亦作二首·其二》
《子由作二颂,颂石台长老问公:手写《莲经》,字如黑蚁,且诵万遍,胁不至席二十馀年。予亦作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眼睛心地两虚圆,胁不沾床二十年。

谁信吾师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

(0)
注释
眼睛:视觉器官。
心地:心灵、情感。
虚圆:空虚而无实物的感觉。
胁:身体侧面。
床:睡觉的地方。
二十年:长时间。
吾师:指代某位老师。
睡蛇:比喻困扰或烦恼。
死:消除、结束。
得:能够。
安眠:安静地入睡。
翻译
眼睛与内心都空虚如圆,二十年来从未安稳入睡。
谁能相信我的老师并非不眠,只是心中的睡蛇已死,才能安然入眠。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个人禅修生活的一种写照。全诗结构紧凑,每个字句都承载着深意。

“眼睛心地两虚圆”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眼睛代表观察世界的心灵窗户,而心地则是内在精神世界的所在。“两虚圆”意味着这双重空间都达到了空明、澄清的状态,无挂无碍。

“胁不沾床二十年”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坐禅打坐,不与床为伴的修行生活。这里的“胁”指的是侧卧时身体靠近床褥的情况,没有沾染,意味着长久地保持着一种姿势,不曾躺下。

接下来的“谁信吾师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则是一个譬喻。诗人通过提及“睡蛇”,暗指那些外界可能对禅师长时间打坐修行的误解——以为他们是睡着了。而实际上,这些禅师们心如止水,不为世间纷扰所动,达到了内在的平静与自由。这是一种比喻,用“蛇”来形象地表达禅师通过修行达到生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解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先生深厚的佛学素养,更是对个人修为的一种写实,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重阳感怀二首·其二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0)

孝昭时童谣

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雍雍。

道人闻之夜打钟。

(0)

地驱乐歌·其一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0)

七襄怨诗

藻帐越星波,玉饰渡云川。

(0)

豫州耆老为祖逖歌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0)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