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黄秀才鉴空阁》
《和黄秀才鉴空阁》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

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

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

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

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

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

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

黄子寒无衣,对月句愈警。

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谁言小丛林,清绝冠五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ngxiùcáijiànkōng
sòng / shì

míngyuèběnmíngxīnshúwèijìng

guàkōngshuǐjiànxiěshānyǐng

guānyínghǎijìntiānyǒngjiǔzhōujiānshépánjìng

kōngshuǐliǎngzhìxiāngzhàodàngěnggěng

wàngyúnguìmashuōjiēpíng

yóujiànkōngquēyuèzhènglěng

huánghánduìyuèjǐng

jièjūnfāngzhūlèiguǎnchéngyǐng

shuíyánxiǎocónglínqīngjuéguānlǐng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黄秀才鉴空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与个人情怀。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两句,通过月亮的比喻,强调了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指出月光本身就很明亮,不需要其他东西来装饰它,这里也反映出了诗人超脱物外、达观自然之美的哲学思考。

"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则是将天地间的景色比作一面巨大的镜子,直接映射出山川河流的轮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艺术再现的追求。

接下来的"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则是通过观察广阔的大海,感受到时间的永恒,以及国家(九州)的安稳与宁静,就像一面放置于山中的古老神秘的镜子一样。

在"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天地间万物的清净无为,以及对世俗之谈的超脱态度,把那些不切实际的传说和世人的闲话都视作可以屏弃的。

最后,"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黄子寒无衣,对月句愈警。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谁言小丛林,清绝冠五岭",则是诗人在游览鉴空阁时的感受,借用缺月凄冷的情景,表达了对黄子(可能指黄庭坚)的寒冷境遇的同情,以及对他才华横溢、无与伦比的赞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达观自然的哲理,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情谊和文学上的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0)

少年游·其一井桃

碎霞浮动晓朦胧。春意与花浓。

银瓶素绠,玉泉金甃,真色浸朝红。

花枝人面难常见,青子小丛丛。

韶华长在,明年依旧,相与笑春风。

(0)

悲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0)

观涛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

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0)

秋月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0)

山村五绝·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