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云飞焰卷金阊,吹散吾宗各一乡。
何幸授餐逢杜济,转思收骨属韩湘。
谈深家国惟挥泪,愁满乾坤漫举觞。
终望桑榆收晚景,青春作伴放归航。
炮云飞焰卷金阊,吹散吾宗各一乡。
何幸授餐逢杜济,转思收骨属韩湘。
谈深家国惟挥泪,愁满乾坤漫举觞。
终望桑榆收晚景,青春作伴放归航。
这首清代诗人贝青乔的《西泠秋日从孙招饮寓斋同从侄作》描绘了秋季西泠的一次聚会,诗人与孙辈在寓所饮酒,感慨颇多。首句“炮云飞焰卷金阊”形象地描绘了炮火升腾的场景,可能暗指战乱或庆典中的烟火,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气氛。接着,“吹散吾宗各一乡”表达了亲人们因分散各地而产生的离愁。
诗人庆幸能在这样的时刻得到孙辈的款待,如同杜甫(杜济)般受到恩惠,同时又想到自己如同韩湘一样,可能无法陪伴至亲到最后,不禁心生哀愁。“谈深家国惟挥泪”一句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和家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只能借酒浇愁。“愁满乾坤漫举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愁绪,天地间弥漫着忧郁的氛围。
尾联“终望桑榆收晚景,青春作伴放归航”寄托了诗人对晚年安宁的期盼,希望在夕阳下与青春作伴,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归平静。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族团聚的渴望,又有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忆昔姑苏台,实与君子别。
一别已六年,音书间何阔。
我行半天下,尘土污须发。
君亦抱艰棘,衣袂洒清血。
今日复何日,相望一山隔。
我领通玄府,乃在庐山北。
君宦山之南,兵卫森画戟。
无由接杯酒,但可共明月。
作诗付邮筒,聊复寄消息。
七年暑中行,道路万里赊。
今夕已七夕,我犹在天涯。
系船苍石根,人影散晚沙。
上岸是修竹,仄径如行蛇。
茅屋四五间,往昔佛所家。
经禅劫火尽,旧观初萌芽。
墙叠古瓦盆,僧披破袈裟。
喜闻拄杖声,扫地自点茶。
何以为我娱,冰雪汲井花。
一洗十日渴,分凉到童髽。
盈盈牛女期,不著雨洗车。
疏星银汉动,新月玉钩斜。
更呼老奚官,卷芦作鸣笳。
莫惊潭中龙,聊起栖树鸦。
去年过浯溪,王事有期程。
夜半度湘水,但见天上星。
平生中兴碑,梦入紫翠屏。
已办北归时,十日穷攀登。
今朝复何朝,忽此短轴横。
历历眼中见,湘山无数青。
白云著山腰,楼阁秋气明。
便欲扶短策,下濯沧浪缨。
主人山水仙,妙处心自评。
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赏音寄幅纸,益见忠孝情。
题诗疥公画,托我不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