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战事的关切。首句“胡瓶落膊紫薄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沙场征战的情景,“胡瓶”指的是边塞之地,军士们手持兵器,汗水与尘土混合,在夕阳下显得异常紫黑,透露出战争的艰辛和紧张。第二句“碎叶城西秋月团”,则是对故乡的怀念,“碎叶”形容树叶随风飘零,带有秋天的萧瑟之感,而“城西秋月团”则是夜幕降临后的宁静与孤寂,这里所谓的“团”,是指月亮圆润如同团扇,增添了诗中的抒情色彩。
第三句“明敕星驰封宝剑”表达了战争即将爆发的情形,“明敕星驰”意味着命令迅速而紧急,如流星划过夜空,而“封宝剑”则是战事的象征,宝剑被封存以待启用,预示着战斗的严肃和重要。末句“辞君一夜取楼兰”,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别离之情,“辞君”意味着告别,而“一夜取楼兰”则是对远方战事的急切,似乎在暗示即将踏上征途。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时间的紧迫以及人与自然的情感交织,充分体现了王昌龄擅长的边塞风格和深沉情怀。
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
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
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
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楼。
灵山顿离众,列宿不多稠。
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窗闲二江冷,帘卷半空秋。
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静增双阙念,高并五翁游。
鹤梦生红日,云闲锁梓州。
望空工部眼,搔乱广文头。
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晓楼归下界,大地一浮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