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戌七夕入衡阳境独游岸傍小寺》
《丙戌七夕入衡阳境独游岸傍小寺》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七年暑中行,道路万里赊。

今夕已七夕,我犹在天涯。

系船苍石根,人影散晚沙。

上岸是修竹,仄径如行蛇。

茅屋四五间,往昔佛所家。

经禅劫火尽,旧观初萌芽。

墙叠古瓦盆,僧披破袈裟。

喜闻拄杖声,扫地自点茶。

何以为我娱,冰雪汲井花。

一洗十日渴,分凉到童髽。

盈盈牛女期,不著雨洗车。

疏星银汉动,新月玉钩斜。

更呼老奚官,卷芦作鸣笳。

莫惊潭中龙,聊起栖树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七夕之夜游历衡阳边境,探访一处临水的小寺庙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寺庙氛围的深切感受。

首句“七年暑中行,道路万里赊”描绘了诗人长期跋涉,历经酷暑,行走于遥远的道路之上。接着,“今夕已七夕,我犹在天涯”表达了尽管时值七夕佳节,诗人却仍身处于遥远的异乡,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独感。

“系船苍石根,人影散晚沙”描绘了诗人停泊船只,站在苍石之旁,晚霞映照下的人影洒落在沙滩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上岸是修竹,仄径如行蛇”则通过修长的竹林和蜿蜒曲折的小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

“茅屋四五间,往昔佛所家”描述了寺庙的简朴与历史的痕迹,暗示着这里曾是僧侣修行的地方。“经禅劫火尽,旧观初萌芽”表达了寺庙虽经战火摧残,但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精神的传承与复兴。

“墙叠古瓦盆,僧披破袈裟”描绘了寺庙的外观与僧侣的生活状态,古朴而充满禅意。“喜闻拄杖声,扫地自点茶”则展现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和谐与宁静,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何以为我娱,冰雪汲井花”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好奇与欣赏,以及对清凉与纯净的追求。“一洗十日渴,分凉到童髽”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寺庙生活的深深喜爱,以及对精神与物质双重满足的渴望。

最后,“盈盈牛女期,不著雨洗车”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待。“疏星银汉动,新月玉钩斜”描绘了夜空中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呼老奚官,卷芦作鸣笳”则通过唤起老仆人,吹奏芦笛,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莫惊潭中龙,聊起栖树鸦”以潭中之龙和栖息的乌鸦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寺庙氛围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绝句三首·其一

二十年同梦一场,思前想后断柔肠。

而今永别无他赠,一缕青丝字数行。

(0)

寄怀玠堂金表弟即用赠别原韵四首·其二

款款深深便面同,一篇三复意沈雄。

情多不减司勋杜,瘦我腰围七字中。

(0)

春日雨中登平山堂二首·其一

春光如此过淮东,贤守风流说醉翁。

烟雨溟濛堂上下,果然山色有无中。

(0)

寒食口占

春风澹荡送行舟,嫩绿轻红野岸稠。

寄语故园旧知己,行人寒食到扬州。

(0)

登上海城

振衣上危楼,旭日绚新皎。

凭栏逞流瞩,旷望周物表。

野壑云气生,天空住飞鸟。

断岸啮千尺,波汹浴凫少。

枯草积颓墙,尘烟起林杪。

海色入山青,支流到村小。

万木抱贞心,静候春风晓。

春风有时来,客怀常悄悄。

(0)

早春杂兴三首·其一

红梅的的似珊瑚,花下谁携酒一壶。

细草画桥桥畔路,东风吹皱绿氍毹。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