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算在安危,疆场授便宜。
上卿隆将礼,僚属佐军麾。
天与平胡日,朝兴问罪师。
金城图再上,麟阁画曾披。
锁钥中枢出,韬钤外阃持。
兼程讨突厥,间道袭鲜卑。
杀气山川动,兵威草木知。
风嘶出塞马,月照度关旗。
箭逐星旄落,尘随虏帐移。
行营屯右地,经略定西陲。
青海分羌落,黄沙别汉夷。
有谋全制胜,无事但羁縻。
丹陛悬听履,皇华入咏诗。
壮猷仗方叔,献凯莫教迟。
庙算在安危,疆场授便宜。
上卿隆将礼,僚属佐军麾。
天与平胡日,朝兴问罪师。
金城图再上,麟阁画曾披。
锁钥中枢出,韬钤外阃持。
兼程讨突厥,间道袭鲜卑。
杀气山川动,兵威草木知。
风嘶出塞马,月照度关旗。
箭逐星旄落,尘随虏帐移。
行营屯右地,经略定西陲。
青海分羌落,黄沙别汉夷。
有谋全制胜,无事但羁縻。
丹陛悬听履,皇华入咏诗。
壮猷仗方叔,献凯莫教迟。
这首诗描绘了郑公作为太保尚书巡边时的壮阔场景和深远战略。首句“庙算在安危”,点明了郑公在国家决策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智慧和策略关乎国家的存亡。接下来的“疆场授便宜”则展现了郑公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灵活与果断。
“上卿隆将礼,僚属佐军麾”两句,既体现了郑公作为高级将领的尊贵地位,也暗示了他与下属之间的和谐协作关系。随后,“天与平胡日,朝兴问罪师”描绘了郑公在平定外敌的关键时刻,朝廷上下共同支持的情景。
“金城图再上,麟阁画曾披”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赞美了郑公的功绩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的典范。接着,“锁钥中枢出,韬钤外阃持”则强调了郑公在内外战略上的双重作用,既稳固中央,又抵御外患。
“兼程讨突厥,间道袭鲜卑”展示了郑公在军事行动上的高效与机智,他不仅直接进攻突厥,还巧妙地绕过敌人防线,袭击鲜卑。接下来的“杀气山川动,兵威草木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激烈与郑公军队的强大声威。
“风嘶出塞马,月照度关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郑公军队的纪律严明和英勇无畏。最后,“箭逐星旄落,尘随虏帐移”以箭矢追逐星旗、尘土跟随敌营移动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与胜利的必然。
“行营屯右地,经略定西陲”表明郑公在边疆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战略部署,最终稳定了西部边境。“青海分羌落,黄沙别汉夷”则通过地理特征的描述,展现了郑公对不同民族地区的治理策略。“有谋全制胜,无事但羁縻”总结了郑公的治军理念,即通过智慧和策略取得胜利,同时保持对周边民族的安抚。
“丹陛悬听履,皇华入咏诗”表达了郑公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和赞誉。“壮猷仗方叔,献凯莫教迟”则是对郑公勇猛善战、忠诚报国精神的高度赞扬,希望他能尽快凯旋归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公巡边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战略眼光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颂歌。
曹生顿复益数椽,门前柳色春风颠。
入门左顾壁四立,欲言不言但冁然。
松涛骤鼓豆香发,碧瓯错落真珠圆。
江瑶含醉垂紫缬,鲟鼻吐腴如玉船。
人生醉饱差快意,馀者碌碌俱可怜。
主人送客欲就枕,东家酒胡索酒钱。
安得负郭买二顷,为汝种秫消残年。
大溟湛珊瑚,陆离灼丛条。
龙伯何神举,弱纬连六鳌。
之子为国经,含英奉清朝。
汎澜先民蕴,眷念首阳椒。
杜权形俱敛,匪战理自超。
贱或重千钧,贵则等逝飙。
罗浮七十二,一一摩层霄。
玉笈子长往,金徽予罢操。
归榜意不释,爱此澄湖晖。
白云何英英,荡潏令波肥。
所遘饶新境,沿洄遂忘疲。
改策向精兰,散履蹑青坻。
脩苍摩天风,潜翠沾人衣。
裁霞竦飞构,攀汉纳危扉。
左洞殊泓渟,下有鸣声悲。
兹赏未云饫,来奇信弗违。
纤阿应嘉候,祗园依化城。
感此牟尼珠,扬光濯清泠。
梵天白银桥,恍若燄摩升。
清溪相环带,空水互晶荧。
飞觞无遗憩,流霞湛然盈。
顺风奏丝桐,袅袅发奇声。
青松为我和,白云为我停。
酒德将调浃,颓然玉山倾。
披襟纳虚爽,万境皆光明。
安能守空观,枯寂送馀生。
崇丽多挛局,置远足徜徉。
岂若登兹阁,二美适有当。
高栋切天居,华燕冠文昌。
凉飔躏嘉荫,落日暴崇冈。
千甍波鳞踊,双阙风翼张。
驰道东西直,轮鞅正纵横。
俯瞰澄湖波,皎若明镜光。
凫鹥下游鬣,菰稗出收潢。
虽无方舟具,兴至欲褰裳。
望舒随阳没,银灯嬉未央。
上客袭主权,行筹浩无方。
徒御私相谪,毋乃沦太康。
秦淮将征棹,西兴导返舻。
谁言剑合地,即是袂分途。
比带将同缟,拟蔌讵如蒲。
倚醉聊慷慨,临醒复郁纡。
遥帆雨中失,清尊月下孤。
裁书怅南雁,托梦怨单乌。
宝铰银平脱,珠韔金仆姑。
还期一文轨,方驾骋天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