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埃起千里,恻怆动中怀。
中怀何所思,乃在黄金台。
台上一美人,独宿无嫌猜。
气息若芝兰,咳唾霏珠瑰。
謇予岂俦匹,而乃志好谐。
昔者蒙绉絺,临岐怅分乖。
今也攘素腕,援琴写清哀。
清哀未能宣,摄衣步前阶。
仰视明月光,众星为裴徊。
俛思履綦迹,髣髴生录苔。
短梦无达涂,寸辞愧长才。
投笔谢衾枕,衷诚讵能摧。
远埃起千里,恻怆动中怀。
中怀何所思,乃在黄金台。
台上一美人,独宿无嫌猜。
气息若芝兰,咳唾霏珠瑰。
謇予岂俦匹,而乃志好谐。
昔者蒙绉絺,临岐怅分乖。
今也攘素腕,援琴写清哀。
清哀未能宣,摄衣步前阶。
仰视明月光,众星为裴徊。
俛思履綦迹,髣髴生录苔。
短梦无达涂,寸辞愧长才。
投笔谢衾枕,衷诚讵能摧。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奉怀颐庵先生》描绘了一幅深远而深情的画面。诗的开篇“远埃起千里,恻怆动中怀”以辽阔的尘埃象征着遥远的思念,触动了诗人心中的哀伤。接着,“中怀何所思,乃在黄金台”,黄金台寓指贤才向往之地,诗人的心思集中在对先生的怀念上。
“台上一美人,独宿无嫌猜”运用了比喻,将先生比作台上独守的美人,表达了对先生高尚品格的敬仰。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先生的气质如芝兰,言谈举止如明珠般珍贵。诗人自谦与先生难以相提并论,但内心却渴望与先生志趣相投。
诗中回忆过去分别时的遗憾,“昔者蒙绉絺,临岐怅分乖”,表达了对往昔交往的怀念和如今不能相见的惆怅。诗人抚琴诉说哀思,但情感深沉,难以言表,只能“清哀未能宣”。他抬头望见明亮的月光和环绕的星辰,低头又忆起先生的足迹,仿佛能看到岁月在青苔上留下的印记。
结尾部分,诗人感叹梦境短暂,自己的文字不足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只能“投笔谢衾枕”,表示要放下笔墨,以真挚的内心向先生表达敬意,这份忠诚不会被消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十八年间,黄公垆下,崔九堂前。
叹人生何似,飘花陌上,妾身难托,卖镜桥边。
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
主人好,但留髡一石,空恼彭宣。不因浩叹明年。
也不为青衫怆四筵。
念故人何在,旧游如梦,清风明月,野草荒田。
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
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
并游英俊,从头数、富贵消磨谁纪。
道眼看来,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
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聊诳残牙齿。
草堂绵蕝,百年栖托于此。
岁晚笔秃无花,探怀中残锦,剪裁馀几。
腰脚顽麻,赐他灵寿杖,也难扶起。
离绝交游,变更名姓,日暮空山里。
老儋复出,不知谁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