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花草不关心,绝倒宫庭一亩阴。
夏箨陨风裁几日,秋筠要月拟千寻。
携持斤斧从他怪,缭绕栏干著意深。
全是吴中旧潇洒,过门应喜伴龙吟。
欣欣花草不关心,绝倒宫庭一亩阴。
夏箨陨风裁几日,秋筠要月拟千寻。
携持斤斧从他怪,缭绕栏干著意深。
全是吴中旧潇洒,过门应喜伴龙吟。
这首诗《洗竹》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竹子的深情赞美与欣赏。
首句“欣欣花草不关心”,诗人以花草的繁盛对比竹子的独特魅力,暗示竹子虽不张扬,却自有其清雅之气。接着“绝倒宫庭一亩阴”一句,将竹林比作皇宫庭院中的一片幽静,强调了竹林的宁静与神秘感。
“夏箨陨风裁几日,秋筠要月拟千寻”两句,运用季节变换来描绘竹子的成长过程。夏季竹笋在风雨中成长,秋季竹竿则在月光下显得更加高大,形象地展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四季更迭中的美丽变化。
“携持斤斧从他怪,缭绕栏干著意深”两句,诗人以竹子为对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他愿意手持工具,尊重竹子的生长规律,不强求改变其自然状态,同时又精心设计围栏,让竹林得以保护与欣赏。
最后,“全是吴中旧潇洒,过门应喜伴龙吟”两句,诗人将竹林与吴地(今江苏南部)的潇洒风韵相联系,表达了对竹林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以“伴龙吟”比喻竹林的生机与和谐,进一步强化了竹子作为自然界美好象征的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暑懒归投簟,凉醒打当书。
罢吟唇欲裂,起坐膝难舒。
汲古微澜动,悲秋小雨馀。
五言未针线,百过且阶除。
大范今无寺,秋屏故有基。
看山非不好,吊古却成悲。
行役真何苦,同来也未迟。
题诗只恶语,差胜不题诗。
三年再谒一番逢,两舍相望几讯通。
便有好怀安得尽,不知造物底相穷。
公今贫贱庸非福,我更清愁恶似公。
误辱相期千载事,云泥政自未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