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转船头特地寒,初无风色自生湍。
堤横湖面平分白,水拓天围分外宽。
一镜银涛三万顷,独龙玉脊百千蟠。
若为结屋芦花里,月笠云蓑把钓竿。
才转船头特地寒,初无风色自生湍。
堤横湖面平分白,水拓天围分外宽。
一镜银涛三万顷,独龙玉脊百千蟠。
若为结屋芦花里,月笠云蓑把钓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太湖石塘的雄伟与诗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开篇“才转船头特地寒,初无风色自生湍”两句,用“寒”字形容水面之冷,通过对比突显出水流的自然湍急,没有被外界风力所影响。
接着,“堤横湖面平分白,水拓天围分外宽”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开阔与堤岸的横亘,以及水天一色的辽阔和深远。这里“白”字用来形容堤岸之清晰,而“宽”则指代了视线之开阔,体现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第三句“我镜银涛三万顷,独龙玉脊百千蟠”中,“一镜”比喻湖面如同明净的镜子,反射出波光粼粼的银色涛流,数量之多用“三万顷”来形容,而“独龙玉脊百千蟠”则是对山脉蜿蜒起伏的生动描绘,通过“独龙”的比喻和“玉脊”的美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若为结屋芦花里,月笠云蓑把钓竿”则是诗人的情感寄托。这里的“若为结屋芦花里”表达了一种隐居的愿望,而“月笠云蓑把钓竿”则是在描绘夜晚捕鱼的情景,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生动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一个既壮观又幽深的自然世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是一幅极具画意的山水诗篇。
鼷鼠不发千钧机,衅钟无罪牛何之。
大人虎变不可测,狡兔死窟元来痴。
龙梭悬壁风雷起,常山蛇行首应尾。
服车良马时使欤,触藩羸羊势然耳。
楚人冠猴事有无,鸡肋取食难为图。
累累堪笑丧家狗,慎勿远效辽东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