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滑滑,朝复昏,雨潺潺,难出门。
山居无人来,径路渐芜没。
征夫万里重行行,白日九天呼不出。
泥滑滑,朝复昏,雨潺潺,难出门。
山居无人来,径路渐芜没。
征夫万里重行行,白日九天呼不出。
这首诗描绘了雨季山居生活的艰难与孤独。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泥泞的道路、连绵的雨水以及因雨而难以出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阴郁而又真实的氛围。通过“泥滑滑”、“雨潺潺”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朝复昏,雨潺潺,难出门”,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的特点,早晨与夜晚的交替,雨水的持续不断,共同构成了主人公无法外出的困境。这种反复的描述,不仅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单调。
接着,“山居无人来,径路渐芜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在远离人烟的山中,道路逐渐被荒草覆盖,仿佛连自然界的生物都对这孤独的生活避而远之。这种景象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现了主人公在自然与社会双重隔绝下的寂寞与无助。
最后,“征夫万里重行行,白日九天呼不出”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作为“征夫”,他或许正经历着长途跋涉的艰辛,但即便是在明亮的白天,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压抑与痛苦,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束缚,无法自由呼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同情与关切,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在逆境中寻求解脱的普遍人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居生活中的孤独、艰难与挣扎,同时也触及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普遍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谁云秋山空,林暗日卓午。
寺门影遥红,幽敞形搆古。
高僧一指禅,破山作山祖。
石幢镌宝文,珠阁散花雨。
寺后竹千顷,一绿上眉宇。
松间就僧饭,窗际闻樵斧。
枯涧积叶深,叶底暗泉吐。
度杓登山椒,憩足匪一所。
回头俛僧寮,缭曲见窗户。
高处何所闻,嘹嘹雁相语。
高倌得句梦子瞻,石泉淙淙榆火炎。
身游一彻未来境,看花更使游心餍。
虚凉佛地尽诸相,恍见天女空中拈。
一百六日过虽瞥,七十九朵谁先占。
桐风吹雨云暗牖,眼界灿若初阳暹。
山深地古春力厚,芳菲畴识先时觇。
野禽衔瓣著佛顶,长蚑结网攀茅檐。
不爱伧父肩上担,时怯樵子腰间镰。
怪渠骨相匪枯稿,所置身处何其廉。
问花毋乃太自苦,良久不语花口钳。
花如道我代花答,托根有土百不嫌。
魏家千叶本冠世,苦被俗论相髡钳。
有心终是耻王后,遗世独立逃诐俭。
非花我已得花意,却笑积习徒沾黏。
慈恩深院古所赏,颜色岂肯长沦淹。
解留光艳照我辈,真识远胜千夫兼。
临风顾影若意气,为见学士拈髭髯。
三章倏似大篇易,魂摄笔底花恹恹。
藉令相见稍前后,空山韵事谁能添。
深龛弥勒亦莞尔,笑我小缀言詹詹。
夜分花睡我亦睡,切勿放下芦花帘。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阶下紫牡丹一本开盛有二百馀头笥河夫子作歌命和其韵》【清·黄景仁】高倌得句梦子瞻,石泉淙淙榆火炎。身游一彻未来境,看花更使游心餍。虚凉佛地尽诸相,恍见天女空中拈。一百六日过虽瞥,七十九朵谁先占。桐风吹雨云暗牖,眼界灿若初阳暹。山深地古春力厚,芳菲畴识先时觇。野禽衔瓣著佛顶,长蚑结网攀茅檐。不爱伧父肩上担,时怯樵子腰间镰。怪渠骨相匪枯稿,所置身处何其廉。问花毋乃太自苦,良久不语花口钳。花如道我代花答,托根有土百不嫌。魏家千叶本冠世,苦被俗论相髡钳。有心终是耻王后,遗世独立逃诐俭。非花我已得花意,却笑积习徒沾黏。慈恩深院古所赏,颜色岂肯长沦淹。解留光艳照我辈,真识远胜千夫兼。临风顾影若意气,为见学士拈髭髯。三章倏似大篇易,魂摄笔底花恹恹。藉令相见稍前后,空山韵事谁能添。深龛弥勒亦莞尔,笑我小缀言詹詹。夜分花睡我亦睡,切勿放下芦花帘。
https://shici.929r.com/shici/8Ng7vfQY.html
叔季交道薄,所往多干矛。
原其所自始,真意固不留。
鲍叔称古欢,用惠深自售。
晏仲称善交,敬至情亦浮。
昔贤固免此,学之颓其流。
何况肉食者,此意且未求。
后门别寒素,前门揖贵游。
前后难俱存,终捐旧朋俦。
撝谦盖罄折,去已千里修。
吁嗟世俗交,君子以为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