舲舷轻一叶,横渡正惊风。
去岸辞罗刹,同帆揖皖公。
九江淮垒接,一柱海门通。
尚想周公瑾,当年作镇雄。
舲舷轻一叶,横渡正惊风。
去岸辞罗刹,同帆揖皖公。
九江淮垒接,一柱海门通。
尚想周公瑾,当年作镇雄。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小舟渡江至皖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与豪情。首句“舲舷轻一叶”,以轻舟独叶喻渡江之舟,形象地展现了舟行水上之轻盈。接着,“横渡正惊风”一句,点明了渡江之时正值风起浪涌,渲染出一种紧张与刺激的氛围。
“去岸辞罗刹,同帆揖皖公”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罗刹”和“皖公”人格化,前者象征着即将离开的岸边,后者则是皖城的象征,通过“辞”与“揖”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达之地的期待与对即将离开之地的不舍。
“九江淮垒接,一柱海门通”描绘了渡江后所见的广阔景象,九江与淮河相连,海门则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展现了诗人渡江后的开阔视野与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最后,“尚想周公瑾,当年作镇雄”一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周瑜,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整首诗通过对渡江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联想,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