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清且幽,箖箊修而古。
淇澳作佳邻,渭川即前溆。
空际琅玕敲,月影龙蛇舞。
静对忘俗缘,兴在萧疏所。
恍疑小窗中,瑟瑟吟风雨。
石泉清且幽,箖箊修而古。
淇澳作佳邻,渭川即前溆。
空际琅玕敲,月影龙蛇舞。
静对忘俗缘,兴在萧疏所。
恍疑小窗中,瑟瑟吟风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画面,通过石泉、箖箊、淇澳、渭川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以“清且幽”、“修而古”来形容石泉与箖箊,既突出了其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淇澳和渭川作为佳邻,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空际琅玕敲,月影龙蛇舞”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的摇曳和月光的变幻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竹子在空中轻敲,月光下形成龙蛇般的舞动,充满了动态美和神秘感。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静对忘俗缘,兴在萧疏所”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内心状态——忘却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解脱。
最后,“恍疑小窗中,瑟瑟吟风雨”则以想象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深远的意境,仿佛在小窗内听到了风雨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休日不造请,出游贤友同。
城南上人者,宴坐花雨中。
金貌散香雾,宝铎韵天风。
鸟语演宝相,饭香悟真空。
尚书三二客,净社继雷宗。
黄子发锦囊,句有造物功。
握中一寸煤,海外千年松。
谁降午睡魔,赐茗屠团龙。
晁子卧城西,咫尺不可逢。
岂无坐中客,终觉少此公。
归帽见新月,扑衫暮尘红。
困眠有馀想,却听寺楼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