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鸡鸣四野,游子已晨兴。
残雪消不尽,晓风寒更增。
连冈盘叠叠,细路出层层。
多恐吟躯重,疲驴瘦不胜。
荒鸡鸣四野,游子已晨兴。
残雪消不尽,晓风寒更增。
连冈盘叠叠,细路出层层。
多恐吟躯重,疲驴瘦不胜。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诗人的情感。
首句“荒鸡鸣四野”,以鸡鸣声起笔,渲染出清晨的宁静与荒凉,鸡鸣声在广阔的田野间回荡,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接着,“游子已晨兴”点明了诗中主角的身份——一个行走在旅途中的游子,他已在黎明时分醒来,准备踏上新的旅程。
“残雪消不尽,晓风寒更增”两句,通过描写残存的积雪在晨风中逐渐消融,而寒意却似乎更加浓烈,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凄冷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或许是对离别、孤独或未来的不确定感。
“连冈盘叠叠,细路出层层”描绘了山峦连绵起伏,小径蜿蜒曲折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的道路充满曲折与挑战。诗人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体悟。
最后,“多恐吟躯重,疲驴瘦不胜”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疲惫。他担心自己的身体负荷过重,连带着疲惫的驴子也无法承受。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身状态的担忧,也反映了对旅途劳顿的深切体会,以及对未来的某种不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游子心理状态的深刻刻画,展现了一幅充满情感与哲思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我行出陜右,来升召公堂。
叹公不可作,祗令吾道伤。
优哉听讼日,斯民歌乐康。
善教被南国,美荫馀甘棠。
惟公与周公,左右相成王。
孰知二公心,千载惟苍苍。
人不学二南,其蔽犹面墙。
先圣垂此言,下士其可忘。
太史述世家,源深者流长。
公泽亦至今,风烈殊未央。
再拜仰公像,冠佩犹煌煌。
徘徊不能去,泪落征衣裳。
鼙鼓声中老战尘,故山归梦月三更。
交情咄咄浑无寐,学古悠悠浪得名。
鳌禁未容追世职,熊轓何足语官荣。
阿咸自是吾家秀,始觉前人畏后生。
梨花过雨,已是春强半。
花恼欲颠狂,兴浑在、秋千架畔。
搔头无语,斜日上帘栊,飞上下,语呢喃,又见双双燕。
鱼吹细浪,镜面摇歌扇。
籍草倒芳尊,衬香茵、落红千片。
追奔蜗角,回首醉初醒,逢节物,且欢娱,莫待流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