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达天龙庵寻桃源洞·其二》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达天龙庵寻桃源洞·其二》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古风

谁云秋山空,林暗日卓午。

寺门影遥红,幽敞形搆古。

高僧一指禅,破山作山祖。

石幢镌宝文,珠阁散花雨。

寺后竹千顷,一绿上眉宇。

松间就僧饭,窗际闻樵斧。

枯涧积叶深,叶底暗泉吐。

度杓登山椒,憩足匪一所。

回头俛僧寮,缭曲见窗户。

高处何所闻,嘹嘹雁相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邵元直、毛保之一同游览虞山破山寺,直至天龙庵,最后寻找桃源洞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首句“谁云秋山空,林暗日卓午”,开篇即以反问引出,描绘了秋天山林的静谧与深邃,虽是正午时分,但林间的光线似乎被暗淡的氛围所笼罩,营造了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意境。

接着,“寺门影遥红,幽敞形搆古”两句,将视线转向破山寺,远处的寺庙在阳光下投下长长的红色影子,透露出古寺的庄严与历史的沉淀。这里的“幽敞”二字,既描绘了寺庙的开阔,也暗示了其深邃的历史底蕴。

“高僧一指禅,破山作山祖”则赞美了寺中的高僧,通过“一指禅”的修行方式,不仅体现了高僧的修为深厚,也寓意着他们对佛教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石幢镌宝文,珠阁散花雨”描绘了寺庙内的建筑细节,石幢上的宝文象征着智慧与教义的传承,珠阁中散发的花雨,则可能象征着佛法的普照与慈悲。

“寺后竹千顷,一绿上眉宇”转而描写寺后的竹林,一片翠绿延绵不绝,仿佛直接映入了观者的眉宇之间,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松间就僧饭,窗际闻樵斧”则描绘了作者在松林中与僧人共餐的情景,窗外传来樵夫的斧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与自然的和谐。

“枯涧积叶深,叶底暗泉吐”通过枯涧与落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暗泉的流淌则为这静谧增添了几分活力。

“度杓登山椒,憩足匪一所”描述了作者一行人攀登至山顶的过程,虽然旅途劳顿,但并未停下脚步,体现了探索精神与对美景的追求。

“回头俛僧寮,缭曲见窗户”则是在回望寺庙时的景象,通过缭绕的路径和窗户的显现,再次强调了寺庙的深远与神秘。

最后一句“高处何所闻,嘹嘹雁相语”以雁群的对话作为结语,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文历史的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还丹口诀

天生太素,地产灵津。能伏能飞,变化如神。

阴阳宗祖,道契君臣。圣人秘宝,非者不闻。

且太素为君,灵津为臣。合和两性,呼吸相吞。

为夫为妇,男女姻亲。变化钩牵,恩爱传真。

(0)

灵草歌三十九首·其三紫芝草

此花有不稀,出土并三枝。

朱砂见宝白,煮汞自然痴。

(0)

巴益千山翠,潭衡一水通。

(0)

偈颂并序·其八十一

破布裹閒身,无言可示人。

居山山得乐,住郭郭还欣。

(0)

□明

迢迢恩义吹区分。

(0)

偈·其三

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