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远器宜庙堂,胡为奔走天一方。
吴越相望峙雄垒,双旌再开南斗傍。
手携仙人绿玉杖,坐褰刺史赤帷裳。
平生广莫意万里,眼高四海无相当。
舍人旧班紫宸陛,天马岂受青丝缰。
骑驴到部正阅岁,飘然鹄举摩天翔。
婴儿十万啼塞路,各遮马首持杯觞。
忽闻半夜发轻舸,追走不及徒悲伤。
绣衣飞章有巨力,不须州民投皂囊。
正恐君王知治状,便向剑履趋明光。
鳌头蓬莱在平地,日边除书细作行。
王郎远器宜庙堂,胡为奔走天一方。
吴越相望峙雄垒,双旌再开南斗傍。
手携仙人绿玉杖,坐褰刺史赤帷裳。
平生广莫意万里,眼高四海无相当。
舍人旧班紫宸陛,天马岂受青丝缰。
骑驴到部正阅岁,飘然鹄举摩天翔。
婴儿十万啼塞路,各遮马首持杯觞。
忽闻半夜发轻舸,追走不及徒悲伤。
绣衣飞章有巨力,不须州民投皂囊。
正恐君王知治状,便向剑履趋明光。
鳌头蓬莱在平地,日边除书细作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送王舍人超武》。诗中描绘了王郎才华出众,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在朝廷施展抱负,而是奔波于天一方。诗中通过“吴越相望峙雄垒,双旌再开南斗傍”等句,展现了王郎在吴越之地的壮丽景象和其职位的显赫。接着,“手携仙人绿玉杖,坐褰刺史赤帷裳”描绘了王郎的非凡气度与风范。诗中还提到王郎胸怀万里,眼光高远,却在官场中遭遇了挫折,如同“天马岂受青丝缰”,表达了对王郎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最后,诗中以“绣衣飞章有巨力,不须州民投皂囊”赞扬了王郎的影响力,暗示他虽遭挫折,但仍有能力改变现状。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王郎才华的赞美,也有对其命运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儒道苦不胜,迩来惟慕禅。
触途非巧者,于世分沈然。
要地羞难入,闲居钝更便。
清和挑菜食,闷寂闭花眠。
累遣期抛俸,机忘怕与权。
妨春愁筦榷,响夜忆林泉。
匪石从遭刖,殊膏枉被煎。
讨论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旧制群英伏,来章六义全。
休旬一拟和,乡思乱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