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真成小鼓山,廿年及见请经还。
何期六十陈居士,听水椰林海色间。
龙象真成小鼓山,廿年及见请经还。
何期六十陈居士,听水椰林海色间。
这首诗描绘了极乐寺中的一段独特经历,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龙象真成小鼓山”,以“龙象”象征佛法的宏大与庄严,“小鼓山”则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的宁静与小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廿年及见请经还”,透露出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渴望,以及对佛法传承的重视,二十年的等待,只为一睹佛经之风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执着与深情。
“何期六十陈居士,听水椰林海色间”,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了一位名为陈居士的老人。这位老人在水声潺潺、椰林摇曳、海色苍茫之间聆听佛法,画面静谧而深远,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这一句不仅描绘了陈居士的修行环境,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佛法与自然的融合之美,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深切感悟。诗中蕴含着对佛法的崇敬、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智慧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
濯锦江头,羞杀艳桃秾李。纵赵昌、丹青难比。
晕轻红,留浅素,千娇百媚。照绿水。
恰如下临鸾镜,妃子弄妆犹醉。
诗笔因循,不晓少陵深意。但满眼、伤春珠泪。
燕来时,莺啼处,年年憔悴。便除是。
秉烛凭阑吟赏,莫教夜深花睡。
西风带暑,又还是、长途利牵名役。
我已无心,君因甚,更把青衫为客。
邂逅卑飞,几时高举,不露真消息。
大家行处,到头须管行得。
何处寻取狂徒,可能著意,更问渠侬骨。
天上人间,最好是、闹里一般岑寂。
瀛海无波,玉堂有路,稳著青霄翼。
归来何事,眼光依旧生碧。
朔云垂天野四平,羌笛叫月山秋清。
金台此日燕万里,绵蕞当年鲁两生。
衢路屏营诗少味,江关萧瑟赋多情。
西风瞥眼鲈鱼鲙,一夜相思闻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