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积古翠,空谷满白云。
远溜从何来,飞玉声磤磤。
东风入千岩,花雨红缤纷。
何人卜深隐,结屋苍崖垠。
浩然山林思,高谢朝市氛。
咏歌归来篇,赘甚钟山文。
群山积古翠,空谷满白云。
远溜从何来,飞玉声磤磤。
东风入千岩,花雨红缤纷。
何人卜深隐,结屋苍崖垠。
浩然山林思,高谢朝市氛。
咏歌归来篇,赘甚钟山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画卷。开篇“群山积古翠,空谷满白云”以浓墨重彩勾勒出群山苍翠、山谷空灵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古朴而悠远的自然之美。接着,“远溜从何来,飞玉声磤磤”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仿佛能听到溪水潺潺,飞溅的水珠如玉般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东风入千岩,花雨红缤纷”则将视角转向春天的气息,春风拂过千岩万壑,带来一片绚烂的花雨,色彩斑斓,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对季节变换的细腻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何人卜深隐,结屋苍崖垠”转而探讨隐居的主题,提出一个在苍茫崖壁间建造居所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最后,“浩然山林思,高谢朝市氛”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对比山林与都市,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咏歌归来篇,赘甚钟山文”则以诗人自述的形式结束,表明自己虽有归隐之意,但仍然愿意以诗歌记录这份情感,表达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