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看青天,几多虚旷。雨过凉生气萧爽。
白云无定,吹散作、鳞鳞琼浪。尚馀星数点,浮空上。
明月飞来,寒光磨荡。彷佛轮间桂枝长。
倚风归去,纵长啸、一声悠飏。响摇山岳影,秋悲壮。
诗眼看青天,几多虚旷。雨过凉生气萧爽。
白云无定,吹散作、鳞鳞琼浪。尚馀星数点,浮空上。
明月飞来,寒光磨荡。彷佛轮间桂枝长。
倚风归去,纵长啸、一声悠飏。响摇山岳影,秋悲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夜晚景象,诗人在霄亭中观赏明月,心中充满了对皇恩的感激之情。开篇“诗眼看青天,几多虚旷”直接展现了作者仰望苍穹之时所感受到的无限广阔和深远,接着“雨过凉生气萧爽”则是写出了夜晚的清新气息,这种生机与先前的空旷形成鲜明对比。
白云在诗人眼中变得不再稳定,而是被风吹散,化作轻盈细碎的琼玉波浪。这既形象了自然景观,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某种变化或是不确定性。星辰如点点繁星,悬浮于空中,为夜色增添了一份神秘。
“明月飞来,寒光磨荡”则是对月亮的描写,使人联想到那些古代诗人常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月亮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的“彷佛轮间桂枝长”则是对桂花的描绘,桂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高洁、清香联系在一起,这里既可能指实物,也可能隐喻着诗人的情操或某种追求。而诗人最终选择了“倚风归去,纵长啸、一声悠飏”结束这次观月之旅,那种飘逸的啸声似乎是对自由和超脱的一种向往。
最后,“响摇山岳影,秋悲壮”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所感受到的那份沉郁悲壮之情。这里的“秋悲”可能源于自然景象,也可能是作者内心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星辰、云彩、桂花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