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木兰花·其六乙卯吴兴寒食》
《木兰花·其六乙卯吴兴寒食》全文
宋 / 张先   形式: 词  词牌: 玉楼春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0)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翻译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开篇“龙头舴艋吴儿竞”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画面,舴艋是古代一种小船,龙头可能是船头的装饰,而“吴儿竞”则展现了当地孩童嬉戏的情景。紧接着,“笋柱秋千游女并”一句,继续描绘了户外活动的欢乐场面,秋千在古代是一种娱乐设施,这里则是女子们嬉戏的工具。

诗人随后笔锋一转,“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表达了一种放松心情,随遇而安的情态。这里的“芳洲”指的是美丽的地方,而“拾翠”则是形容女性在自然中嬉戏、游玩的情景;“秀野”则描绘了春天的田野之美,“踏青”意味着在绿色的草地上行走,整体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下片诗句“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的“行云去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遥山暝”则是对远处山色渐渐变暗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已放笙歌池院静”则表明诗人已经开始了一种更加安逸的生活状态,笙是一种乐器,而这里的“已放”意味着已经开始演奏,整个画面是那么地平和与宁静。

最后,“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洒满院落,给人一种洁净明亮的感觉。这里的“无数杨花过无影”则是对春天杨树飘落的花瓣的细腻描写,这些花瓣在空中飞舞,却不留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美景无限的情感。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
朝代:宋   字:子野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生辰:990-1078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猜你喜欢

六祖传付偈颂·其一六祖

顿悟花情有几人,源流相远却非真。

须知佛性无南北,芥子中藏万法轮。

(0)

六祖传付偈颂·其四二祖

曾穷庄易到源渊,三教从来共本根。

自到少林应已悟,后来谁为晓宗门。

(0)

章银青挽辞

八十六年尽,灶中丹未成。

贰车归去勇,辟谷老来清。

寂寂水天境,悠悠春露情。

扬名尤有子,身后许谁争。

(0)

陈达野母氏恭人挽辞·其一

百度韶华少一年,有谁堂上可争先。

锦衣养志归来早,报了春晖已独贤。

(0)

陈朝议挽辞·其三

从来风义不忧贫,累行才踰七十春。

世上荣枯沤影散,进阶空有帝纶新。

(0)

桐庐县仙人洞十题·其二石佛

兀若看经不记时,洞天虽近已忘归。

谁知心印窥玄海,且看云霞体上衣。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