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碧沙明静不流,蓑衣閒上木兰舟。
鲈鱼钓得长盈尺,脍就银丝玉碗浮。
水碧沙明静不流,蓑衣閒上木兰舟。
鲈鱼钓得长盈尺,脍就银丝玉碗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首句“水碧沙明静不流”,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水面的清澈与沙滩的明亮,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静不流”三字不仅描绘了水面的平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之中。
接着,“蓑衣闲上木兰舟”一句,将画面进一步丰富。蓑衣是渔民或行舟者常用的防雨装备,这里用来形容木兰舟上的悠闲状态,既体现了舟的轻巧与舒适,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在生活的向往。木兰舟,以其材质珍贵、制作精良而著称,此处使用“木兰”二字,不仅增添了画面的雅致,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鲈鱼钓得长盈尺,脍就银丝玉碗浮。”这两句则将画面推向高潮。鲈鱼,作为江南水乡的特产,其鲜美自不必说。诗人通过“钓得长盈尺”的描述,不仅展现了钓鱼的乐趣,也暗示了丰收的喜悦。将鲈鱼切成细片(脍),装盘时如同银丝般在玉碗中浮动,既表现了烹饪技艺的高超,也营造出了一种精致而优雅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艺术的品味。
异果留千岁,闽山接十洲。
有桃皆卵核,无树不蟠虬。
地共仙源迥,花藏春坞幽。
云台朝试赵,璚实夜迎刘。
汉殿来金母,玄都伴玉楼。
赤瑛盘一色,金马客三偷。
曾侍周王宴,初从李耳游。
知君仁寿域,到处得丹丘。
二十七年前,汝生才渺然。
今来遂成长,且欲具髭髯。
诗许襄阳后,名应小陆先。
野情天际鹤,棋兴橘中仙。
性定丹初解,思精画未传。
时携穆生醴,啸上子猷船。
剑识双龙理,楼推五凤篇。
莫将吾弟好,翻薄汝兄贤。
浮沉休自转相猜,客有停杯想渡杯。
火宅正将乘鹿去,海潮初听妙音来。
云含药草三春长,座拥莲花四色开。
久矣定来心似水,愿从开士誓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