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画石不画水,画水至难君得名。
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
散吞高下应无岸,斜蹙东南势欲倾。
坐久神迷不能决,却疑身在小蓬瀛。
常闻画石不画水,画水至难君得名。
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
散吞高下应无岸,斜蹙东南势欲倾。
坐久神迷不能决,却疑身在小蓬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家卢卓山在绘制山水画时的场景。诗中的“常闻画石不画水,画水至难君得名”表明画家擅长绘石,而且对绘制水景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技艺高超的人才能在这方面获得赞誉。
接下来的“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则形象地表达了画家的笔触之轻盈与墨色的丰富变化,仿佛即将染上天空的蓝色,却又不失笔下的生动活泼。
“散吞高下应无岸,斜蹙东南势欲倾”则描绘出画中山水的壮观景象,无边无岸,给人以悬崖峭壁、山勢险峻之感。山势似乎随着画家的笔触而变化,要不是画家手中的笔锋在指引,这些山水就要倾泻而下了。
最后,“坐久神迷不能决,卻疑身在小蓬瀛”则表达了诗人观赏这幅画时的感受。时间久了,精神为之迷醉,难以断定自己是否真的坐在那里,还是已经被画中的景象带入到了一个遥远的小岛上。
整首诗通过对卢卓山绘画技艺的赞美,以及对其作品中山水景象的生动描摹,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书画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超鉴赏能力。
汴水奔流天子都,海涵百谷来群儒。
黑笠白袍纷盈衢,清才落笔各有徒。
人人怀矛戈戟殳,文阵未战磨以须。
我方整旅备不虞,坐惊絷微党援孤。
闻君烈烈真丈夫,外视宫室呈廉隅。
于时委身愿投壶,亦既见止心则愉。
联翩折趐同嗟吁,奈何西归不得俱。
地远天高成异区,尺书相问药困痡。
继之诗句非常模,字妙羲献堪仆奴。
幽怀感深长郁纡,鱼目安可酬骊珠。
古今穷达犹摴蒱,慎无致意荣且枯。
六经且务评精粗,一朝良媒聘闾娵,神房山馆魁众姝。
雪鬓难重绿。但翛然、黄庭境界,抱藏龟六。
也向无何乡里去,白堕舟边漾渌。
算种种、尘缘都足。
争那名缰犹系绊,尽辜他、猿鹤双溪曲。
时又夏,暑将溽。虚舟飘瓦何烦歜。
奈羊肠、千歧万折,近来纯熟。
怅望老仙烟水外,惟把江云送目。
想裴墅、碧梧金竹。
安得结庐相近傍,买闲田、数亩躬耕筑。
已梦断,大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