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由乘兴去,寂莫感相邀。
一雨来何意,三秋负此宵。
片心人共远,永夜月难招。
赋就南楼客,应知咏采萧。
无由乘兴去,寂莫感相邀。
一雨来何意,三秋负此宵。
片心人共远,永夜月难招。
赋就南楼客,应知咏采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如约与友人李太史共度中秋的遗憾之情。首联“无由乘兴去,寂莫感相邀”直接点明了因缘未至而无法赴约的无奈与寂寞。颔联“一雨来何意,三秋负此宵”则通过自然界的雨,暗示了计划落空的意外与失落,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被辜负的惋惜。颈联“片心人共远,永夜月难招”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将个人的孤独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即使在漫长的夜晚,也无法通过月亮传达这份情谊。尾联“赋就南楼客,应知咏采萧”则以想象中的场景结束,预设了友人读到诗后,能理解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仿佛在南楼之上的客人,吟诵着关于采集香草的诗句,以此寄托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面对未能实现愿望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春暮仓庚鸣,农家语堪听。
雨旸不违时,麦高桑叶青。
烹豚酌清酒,庙中谢神灵。
田蚕杯珓好,欢声动林坰。
祭罢各分散,群鸟啄馀腥。
悠悠万里行,河畔草青青。
青草有衰歇,远行无期程。
秦既灭六国,驱民筑长城。
长城三千里,将以限胡兵。
城边沙水寒,饮马马悲鸣。
筑夫困久役,谁无乡土情。
父母念孝养,室家叹孤嬛。
万一死于筑,白骨空支撑。
膏血脂草莽,魂魄亦飘零。
苦哉筑城人,举杵无乐声。
仁守国自固,不仁祸斯宏。
祖龙不知此,纵暴劳苍生。
高明鬼瞰室,天道常恶盈。
长城徒高高,不救秦祚倾。
岂若唐虞君,垂衣燕泰宁。
至德亘万古,巍巍不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