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隐隐梦迢迢,红染榴花泪未消。
万里沧溟初饮马,一年佳节又鸣蜩。
纫兰不尽离骚意,采艾愁闻屈突谣。
我有绿天堪避暑,任他门外火山焦。
前尘隐隐梦迢迢,红染榴花泪未消。
万里沧溟初饮马,一年佳节又鸣蜩。
纫兰不尽离骚意,采艾愁闻屈突谣。
我有绿天堪避暑,任他门外火山焦。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林朝崧所作的《乙卯端午与太岳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传统记忆和感慨,以及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首句“前尘隐隐梦迢迢”描绘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模糊回忆,犹如梦境般遥远。接着,“红染榴花泪未消”以榴花盛开象征节日气氛,但泪水未干,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情感纠葛。
“万里沧溟初饮马”借马饮水比喻诗人长途跋涉,可能寓指人生旅途的艰辛。“一年佳节又鸣蜩”则点明端午节的到来,蝉鸣声中透露出时光流转和节日的孤独感。
“纫兰不尽离骚意”引用屈原的《离骚》,通过纫兰(端午习俗之一,佩戴香草)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采艾愁闻屈突谣”进一步强调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同时暗含对现实困境的忧虑。
最后两句“我有绿天堪避暑,任他门外火山焦”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决心,即使外界环境如火如荼,诗人仍坚守内心的清凉世界,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体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衰落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
横玉远开千峤雪,暗雷下听一江流。
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汨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