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汨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汨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邕的《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从艺术风格来看,李邕擅长山水田园诗,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这两句开篇便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吾宗" 指的是诗人的家族或文化渊源,而"神秀"则形容这种传统之美不仅优雅而且充满灵性。"体物写谋长" 强调了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的深思熟虑和艺术构思。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这里诗人笔触轻盈地勾勒出一幅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画面。"形制" 指的是自然界中山川河流等景观,而"开古迹" 则是指这些景物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的印记。"曾冰延乐方" 更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景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自然之美给人心灵带来的喜悦。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宏伟壮丽的山川之景。"太山" 通常指的是泰山,这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出现。而"雄地理" 描述了其雄伟的地貌特征。紧接着,"巨壑眇云庄" 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视野之中,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山中的壮观景色和云雾缭绕。
“高兴汨烦促,永怀清典常。” 这两句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高兴" 描述了诗人登临亭台时的心境,而"汨烦促" 则是对这种心境的进一步渲染,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与不安分。"永怀清典常" 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经典知识的珍视与怀念之情。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这两句展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和深邃的哲思。"含弘知四大" 可能是指对宇宙万物的大智慧,而"出入见三光" 则可能隐喻着日月星辰或更深层次的自然法则。
“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最后两句诗人转而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情景。"负郭" 指的是背靠城郭,而"喜粳稻" 则是对丰收的农作物表示喜悦。"安时歌吉祥" 则表达了在这样的美好时光中,诗人心怀感激之情,不禁高声歌唱以庆祝这份平和与幸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李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他个人对于传统美学的追求。在这里,他将自己的情感、知识乃至宇宙观融汇在一起,创造了一幅充满哲思与审美趣味的诗画。
岭外分携处,离觞话远途。
黄花看不足,寒雁去何孤。
农圃非吾业,衣冠本世儒。
应当慎行止,无使世氛污。
观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