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谁托。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
问别来、几许离愁,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援琴试弹贺若。
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
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
旋暖熏炉,更自炷、龙津双萼。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
素书谁托。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
问别来、几许离愁,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援琴试弹贺若。
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
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
旋暖熏炉,更自炷、龙津双萼。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无咎的《解连环》,是一首表现对远方亲友离别之情感的作品。开篇“素书谁托”表达了诗人想要传递心意却不知如何托付的无奈和孤独。接下来的“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天涯地角的离别景象。
诗中“问别来、几许离愁”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而“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则通过外物变化(宽松的衣服)来暗示内心的忧伤与瘦弱。下文“岁岁年年, 又岂是、春光萧索”感慨时间流逝,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痛中强颜欢笑,却又不能释怀的复杂情绪。接着的“援琴试弹贺若”和“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则透露出诗人通过音乐来寄托哀思,但仍然无法排遣内心的凄凉。
末尾部分,“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似乎是在寻求一种忘情的方式或物件来慰藉自己,但最终还是不得解脱。最后两句“旋暖熏炉,更自炷、龙津双萼。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则是诗人在温暖的熏炉前更加深沉地陷入对亲友的怀念之中,而时间却在流逝,连同伴随的烛光都渐渐消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深。
一官不称意,拂衣游五湖。
书空羞咄咄,对酒呼乌乌。
行年已半百,有子啼呱呱。
丈夫耻内顾,仗剑遵长途。
及君还故里,岁月已云徂。
此儿风格异,蹀躞称家驹。
膝前还复著,鲤庭时能趋。
昨日致书来,云君殒其雏。
知己为痛悼,坐客同嗟吁。
有生本非有,无生亦非无。
达生乃贤者,西河非吾徒。
君今丧子后,还如无子初。
金石有销铄,况此脆弱躯。
古人齐彭殇,此意良非迂。
造化诚小儿,无为此拘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