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为地枢,东樵对之碧。
造化以二山,交凝作君魄。
积诗如恒沙,云水互阖辟。
每缘流变多,转使眼界窄。
君生万古后,能出万古隙。
众星孤月夺,两界一河画。
灵均与少陵,抗君不君阨。
大抵乐减哀,君穷与才极。
命脉窥自天,世人那能测?
畏君如畏霜,寒芒静相逼。
幸我心如冰,棱棱尚能敌。
西樵为地枢,东樵对之碧。
造化以二山,交凝作君魄。
积诗如恒沙,云水互阖辟。
每缘流变多,转使眼界窄。
君生万古后,能出万古隙。
众星孤月夺,两界一河画。
灵均与少陵,抗君不君阨。
大抵乐减哀,君穷与才极。
命脉窥自天,世人那能测?
畏君如畏霜,寒芒静相逼。
幸我心如冰,棱棱尚能敌。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名为《灯下读黎简民诗得四章(其三)》。诗中描绘了对古代诗人黎简民作品的深刻感悟和对其诗歌艺术的赞美。
首句“西樵为地枢,东樵对之碧”以自然景观起兴,将西樵山与东樵山并置,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接着“造化以二山,交凝作君魄”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将这两座山比喻为塑造诗人精神世界的源泉。
“积诗如恒沙,云水互阖辟”两句,以“恒沙”形容诗歌数量之多,以“云水互阖辟”描绘诗歌创作的自由与广阔,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无限追求和对自由表达的向往。
“每缘流变多,转使眼界窄”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视野局限的反思,暗示了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开阔视野的重要性。
“君生万古后,能出万古隙”强调了诗人超越时空限制,其作品能够跨越千秋万代,影响深远。
“众星孤月夺,两界一河画”运用对比手法,将众多诗人比作群星,而黎简民的作品则如同孤月,虽孤独却光芒独特,照亮了诗歌的两界,仿佛一条清晰的界限。
“灵均与少陵,抗君不君阨”提到屈原和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通过对比,赞扬黎简民作品的高超之处,即使与这些巨匠相比也毫不逊色。
“大抵乐减哀,君穷与才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理解,认为快乐与悲伤是相对的,而人在困境中更能展现出才华。
“命脉窥自天,世人那能测?”则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认为人的命运和价值往往来自上天的安排,普通人难以理解。
最后,“畏君如畏霜,寒芒静相逼。幸我心如冰,棱棱尚能敌”表达了诗人对黎简民作品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坚韧和决心,即使面对寒冷的挑战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黎简民作品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琳畹琼妃,瑶台金母,当年曾驾蟾蜍。
因披玉册,还御五云车。
絓去庐江锦帨,闺房秀、早被霞裾。
淮西路,春城千骑,夫婿上头居。
五花裁作诰,香奁百琲,总是珍珠。
看平头擎履,编齿吹竽。
献得龙泥旧简,传经后、莫问居诸。
闲相视,山桃片片,飞满玉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