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辘车轮催去急,挑尽残灯,旅恨重题壁。
月色濛濛霜暗湿,行不得,鸡声人语都寒色。
垂鞭已过交河北,且解雕鞍,暂把征尘拭。
一盏村醪何处觅,垂柳侧,又欹茸帽风前立。
辘辘车轮催去急,挑尽残灯,旅恨重题壁。
月色濛濛霜暗湿,行不得,鸡声人语都寒色。
垂鞭已过交河北,且解雕鞍,暂把征尘拭。
一盏村醪何处觅,垂柳侧,又欹茸帽风前立。
这首《增字渔家傲》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描绘了一位旅人的孤独与愁苦。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种种情境,从车轮的急促滚动到月色下的寒冷,再到酒肆外的垂柳与风中独立的帽影,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首句“辘辘车轮催去急”,开篇即以车轮的滚动声渲染出旅人的匆忙与无奈,暗示了旅程的紧迫和内心的焦灼。接下来,“挑尽残灯,旅恨重题壁”两句,通过描写旅人深夜挑灯夜读,思绪万千,最终将忧愁之情倾注于墙壁之上,形象地表现了旅途中难以排遣的孤独与哀愁。
“月色濛濛霜暗湿,行不得,鸡声人语都寒色。”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旅途的凄冷氛围,月光朦胧,霜气弥漫,鸡鸣人语中透露出的寒意,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寒冷,更象征着旅人心中的孤寂与悲凉。通过“行不得”三字,直接表达了旅人无法前行的困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垂鞭已过交河北,且解雕鞍,暂把征尘拭。”这里描述了旅人经过一段旅程后,暂时停下脚步,卸下鞍马,擦拭征途中的尘土。这一细节既体现了旅途的辛劳,也蕴含了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释然与平静。
最后,“一盏村醪何处觅,垂柳侧,又欹茸帽风前立。”在旅途的尽头,旅人渴望找到一盏温暖的酒,却只能在垂柳旁,扶着帽檐,独自站立于风中。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既是对旅途结束时的期待与失落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追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愁苦的旅行者形象,展现了旅途中的各种复杂情绪,以及对生活、对未来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