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从何处来,正望东南飞。
毛閒认白露,肚下看残晖。
浮云共烟水,日夜为所依。
衡阳是故山,但恐故人稀。
雁从何处来,正望东南飞。
毛閒认白露,肚下看残晖。
浮云共烟水,日夜为所依。
衡阳是故山,但恐故人稀。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雁从何处来”,以疑问开篇,引出对大雁迁徙路径的思考。接着,“正望东南飞”描绘了大雁飞行的方向,展现出它们遵循自然规律,向温暖之地迁徙的壮丽景象。
“毛閒认白露,肚下看残晖”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雁在飞行途中所见之景。白露点点,映照着它们的羽毛;夕阳余晖,洒在它们的腹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浮云共烟水,日夜为所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大雁在云水间飞翔,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日复一日地追寻着自己的归宿。这里不仅展现了大雁迁徙的艰辛与执着,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远方和永恒追求的向往。
最后,“衡阳是故山,但恐故人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旧友离散的感慨。衡阳,作为大雁南飞的终点,象征着回归与团聚的希望,然而诗人却担心老朋友越来越少,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雁南飞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睦州晓放船,江流益清浏。
水石相抨击,洏雪蛟龙走。
居民置风轮,随波转枢纽。
沙石广场圃,比栉列杵臼。
但看椎声落,不见谁举手。
精凿脱糠秕,安闲到子妇。
搰搰抱瓮劳,拙哉汉阴叟。
机巧厌桔槔,斯言诚然否?
圣人前民用,神智皆自有。
愚民偶得之,役使河伯久。
但苦梁鸿贫,何处觅升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