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晓放船,江流益清浏。
水石相抨击,洏雪蛟龙走。
居民置风轮,随波转枢纽。
沙石广场圃,比栉列杵臼。
但看椎声落,不见谁举手。
精凿脱糠秕,安闲到子妇。
搰搰抱瓮劳,拙哉汉阴叟。
机巧厌桔槔,斯言诚然否?
圣人前民用,神智皆自有。
愚民偶得之,役使河伯久。
但苦梁鸿贫,何处觅升斗?
睦州晓放船,江流益清浏。
水石相抨击,洏雪蛟龙走。
居民置风轮,随波转枢纽。
沙石广场圃,比栉列杵臼。
但看椎声落,不见谁举手。
精凿脱糠秕,安闲到子妇。
搰搰抱瓮劳,拙哉汉阴叟。
机巧厌桔槔,斯言诚然否?
圣人前民用,神智皆自有。
愚民偶得之,役使河伯久。
但苦梁鸿贫,何处觅升斗?
这首《咏水碓》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徐倬所作,描绘了水碓这一古代水利机械的运作场景,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类智慧的赞美。
诗中首先描绘了清晨在睦州放船时,江水清澈,水流激荡,仿佛与水中的石头碰撞出雪白的蛟龙般的景象。接着,诗人转向对水碓的描述,水碓是利用水力驱动的磨面工具,居民们安置了风轮,随着水流的波动而转动,带动整个系统运转。沙石广场上,排列着整齐的杵臼,象征着有序的劳动场景。通过锤声的落下,却看不见操作者的手,展现出水碓自动化运作的高效与神秘。
进一步地,诗人赞叹水碓的精妙设计,它能去除粮食中的糠秕,让家庭主妇得以安闲地处理家务。然而,这样的便利也伴随着一些人的辛劳,如同“愚民偶得之”的比喻,暗示着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可能有人因此付出更多的劳动。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水碓的机巧是否真的让人感到厌倦,还是它确实带来了便利?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巧妙地过渡到对水碓的描述,再深入探讨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对比水碓的自动化与人力的投入,诗人不仅赞美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反思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长安三千里,喜行不言永。
清路黄尘飞,大河沧流静。
更怀西川府,主公昔和鼎。
伊郁瑶瑟情,威迟花骢影。
此时已难别,日又无停景。
出饯阙相从,心随过前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