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其十》
《诗·其十》全文
唐 / 拾得   形式: 古风

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

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

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

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

(0)
注释
偈:佛经中的韵文句子,常用来表达佛法教义。
千万:形容数量极多。
卒急:匆忙,急促。
述应难:难以完全叙述或表达。
相知者:指心意相通、相互理解的人。
但入:只要进入。
天台山: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名山,这里代指修行或悟道的圣地。
岩中深处:山岩的最深处,比喻隐秘或清修的地方。
说理:阐述道理,讲解教义。
谈玄:谈论玄学或深奥的哲理。
共我:与我。
不相见:没有见面。
对面:面对面,此处比喻距离虽近心灵却远。
似千山:形容隔阂重重,如同有千山阻隔。
翻译
有数不尽的偈语,匆忙间难以详尽阐述。
如果想真正了解的人,请进入天台山。
在岩石深处静坐,讲述道理和玄妙哲理。
即使我们没有相见,仿佛隔着重重山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游僧拾得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开篇“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世间纷扰无常的看破。此处的“偈”指的是佛教中的禅偈,是一种修行方法,而“千万”则象征着无尽的烦恼和困难。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接着,“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一句,则是诗人对内心追求者的建议。这里的“相知者”指的是那些有共同精神追求的人,而“天台山”则象征着一处超凡脱俗、心灵得以净化的地方。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入山修行来达到心灵沟通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在“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种隐居山林、探讨道理和玄妙之境的生活状态。“岩中深处坐”表明了诗人的隐逸生活,而“说理及谈玄”则展示了他对哲学和宇宙真理的深入思考。

最后,“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两句,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一种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之间隔绝感。尽管肉体上可能近在咫尺,但如果精神层面没有沟通,那么彼此之间就如同隔着千山万水一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脱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拾得

拾得
朝代:唐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猜你喜欢

过马嵬唐贵妃冢

马首君恩断,蛾眉妾命愁。

上阳宫女怨,白发为谁秋。

(0)

丁桥

斜日丁桥路,依依官柳枝。

溪风吹白袷,林雨卷青旗。

帘影勤招客,烟光媚索诗。

江天春望豁,未厌马行迟。

(0)

蒲州道中杂诗六首选二·其二

太行生翠云当幰,卤泽晴皑雪满锄。

伯乐不来骐骥老,年年峻阪上盐车。

(0)

京华梦雨

今夜僧庐雨,畴怜万里人。

关山渺难越,灯火俨相亲。

凄入征裳夕,飘愁梦瓦春。

杏花将信息,应为洗荒尘。

(0)

和刘通叔瑞潞岁莫杂诗并序·其六

天方混夷夏,百氏纷驾说。

世无戴晋人,尧舜犹一吷。

名誉值几钱,小儿尚风烈。

谁云理棼丝,棼丝方百结。

(0)

日来意兴都尽,今日涉想所至,率然书之·其一

镇日闲行镇日思,吾生谁遣著斯时。

千般作想古皆有,一味逃名我自痴。

世界总归强食弱,群生无奈渴兼饥。

茫然欲挽羲和问,旋转何年是了期。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