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躔回南陆,炎气彻厚地。
郁蒸堆火云,飘雨良快意。
闇穴蟪蛄鸣,湿翼玄蝉坠。
潜阴生早凉,熇暑不得炽。
羁怀感时节,抚事增愁思。
倦游老将至,归兴劳梦寐。
日躔回南陆,炎气彻厚地。
郁蒸堆火云,飘雨良快意。
闇穴蟪蛄鸣,湿翼玄蝉坠。
潜阴生早凉,熇暑不得炽。
羁怀感时节,抚事增愁思。
倦游老将至,归兴劳梦寐。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日躔回南陆,炎气彻厚地”以夏日的余热和弥漫的热气为背景,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着“郁蒸堆火云,飘雨良快意”描述了云层中积蓄的热气与即将到来的雨水,预示着清凉的到来。通过“闇穴蟪蛄鸣,湿翼玄蝉坠”这一细节,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中昆虫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反应,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来临。
“潜阴生早凉,熇暑不得炽”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阴云聚集带来的早凉,以及暑气在秋风的吹拂下逐渐消散的情景。这种自然现象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舒适,也给诗人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慰藉。
“羁怀感时节,抚事增愁思”表达了诗人面对季节更替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界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经历的反思,流露出淡淡的忧愁。最后,“倦游老将至,归兴劳梦寐”则点明了诗人的年龄渐长,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这种愿望在梦境中的体现,透露出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感知,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情感体验,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抒情与哲思相结合的特点。
北行十三载,痴懒身羁孤。
勒马向天山,咄咄空踟蹰。
穷阴六月内,白雪飞穹庐。
冷气刺骨髓,寒风割肌肤。
饥餐枣与栗,渴饮酪与酥。
弃置勿复言,言之则成迂。
前年走河北,荆榛郁丘墟。
夜宿古战场,鬼物声呜呜。
去年及淮南,黄尘翳行裾。
长流漂白骨,满目皆畏途。
今年归湖山,乔木依故居。
堂前双老亲,粲粲色敷腴。
壁间岂无琴,床头亦有书。
友朋日过从,可嬉仍可娱。
开轩耿晴色,梅花绕庭除。
呼儿斫海鲸,新篘酒盈壶。
偶尔得生还,相对真梦如。
万事一画饼,百年捋髭须。
向来误儒冠,今也无壮图。
且愿休王师,努力加饭蔬。
居士当年谪九江,高怀往往寓篇章。
多言世上风波恶,不似閒中气味长。
千载声名虽莫及,一时踪迹偶相望。
若容俗驾追遗矩,待看南山结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