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九鲤湖》
《游九鲤湖》全文
唐 / 郑良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濛。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覆石云闲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

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国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jiǔ
táng / zhèngliángshì

jìngqīngtōnglánlínǎigòngmíngméng

jiǔyǐngfēihuāwàiwànshùchūnshēngzhōng

shíyúnxiándānzàolěngcǎizhīréndòngménkōng

láihándānmèngzuìliáochéngzhèngguófēng

注释
仄径:崎岖的小路。
倾崖:陡峭的山崖。
湖岚:湖面上的雾气。
林霭:树林中的雾气。
溟濛: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九溪:多条溪流。
丹灶:炼丹的炉灶。
洞门:山洞的入口。
邯郸梦:典故,指梦境或虚幻的追求。
郑国风:指古代郑国的风俗,这里可能暗指饮酒作乐。
翻译
崎岖小路倾斜直下直到山崖,湖上的雾气和林间的烟霭混为一体,一片迷茫。
九条溪流的瀑布倒映在花丛之外,万木丛中的春日声音融入了细雨之中。
石头覆盖的云彩悠闲,炼丹的炉灶已冷清,采药的人已经离去,洞门空荡荡的。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寻求梦境,只是想借着郑国的风,让自己沉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诗人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将自然景物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开篇“仄径倾崖不可通”,即设定了一个遥远、难以到达的境界,这种地形常常象征着隐逸或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下来,“湖岚林霭共溟濛”描绘了一片迷雾缭绕的山水景色,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模糊与不确定。紧接着,“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则是对声音和视觉的双重描绘,瀑布如同天然的乐曲,春风细雨中传来的林间之声,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覆石云闲丹灶冷”一句,更添几分神秘与超脱,似乎诗人在寻觅着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丹灶乃是道教炼丹之处,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心境,既清净又孤寂。

最后,“采芝人去洞门空。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国风”,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淡漠。他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不愿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而是选择了一种清醒又自在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是一篇集观赏性、表现力和哲理性为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郑良士
朝代:唐

郑良士(856~930年),初名昌士,字君梦,福建仙游县孝仁里郑宅(今赖店镇圣泉村)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五百首给朝廷,受昭宗李烨赏识,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历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王审知主闽,知他才华出众聘为八闽署、馆、驿巡官,后迁建州判官。不久,授威武军节度书记,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十卷,《中垒集》五卷,诗集十卷皆佚。《全唐诗》卷726录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补诗二首
猜你喜欢

次韵谢敬存见寄

锵然新诗堕崖谷,一片寒光浮越罗。

字搜珠玑竭贝阙,笔捲波浪乾银河。

未能力学自知愧,正使工诗奚足多。

矧兹小技尚未至,议论我私当如何。

(0)

送陈德润赴惠州

山行五日到崇安,欲往从之尚阻艰。

闻说惠州天样远,几时音问落人间。

(0)

二月初八日左丞相吴坚右□□□□□枢密使谢堂参政密

卮江海蛟□,□□母子悲。

□□□□□,□□□征诗。

(0)

送张舍人从军

大笑出门去,谁能笔砚囚。

十年浑不调,万里欲先侯。

衰尔吾将老,飞扬子未休。

他年身退遁,肯伴赤松游。

(0)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十七

如此只如此,无聊酒一樽。

江山犹昨日,笳鼓又新元。

黑潦迷行路,黄埃入禁门。

皋亭山顶上,百万汉军屯。

(0)

岁暮过信州灵溪

不弹长铗叹无车,独倚枯筇面碧虚。

兵破乡村人住少,火烧桥道客行疏。

云低天阔鹰呼隼,水落溪喧獭趁鱼。

东骛西驰归未得,明朝又是岁将除。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