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亲临柳庆营,潢池赤子合收兵。
若教孟子论功载,归马华山是武成。
斧钺亲临柳庆营,潢池赤子合收兵。
若教孟子论功载,归马华山是武成。
此诗赞颂大中丞张静峰在征讨广地东西两路时所取得的非凡战功。首句“斧钺亲临柳庆营”,描绘了张静峰亲自率领军队,深入前线,指挥若定的英勇形象。接着,“潢池赤子合收兵”一句,以“潢池”比喻叛乱之地,暗示叛军如池中之水,被张静峰的威严和智慧所震慑,主动归顺,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感化之力。
后两句“若教孟子论功载,归马华山是武成”,借用孟子的典故,意指如果按照孟子的仁政理念来评判这次战争的功绩,那么张静峰不仅实现了军事上的胜利,更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了纷争,达到了“归马华山”的理想境界,即战争结束之后,士兵们可以卸下武器,回归和平生活,象征着一种更高层次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社会和谐与人民安宁的胜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静峰征讨广地东西两路的描述,既赞扬了他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其对和平的追求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怀,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人人须道,次叙须知。始初屏子休妻。
次则离家乞食。无作无为。
但见老人童稚,便须当、礼乐先施。
行大善,但生心举意,念念慈悲。
挫锐摧强忍,把攀援爱念,莫起些儿。
自是灵台渐莹,与道相宜。
山上赤龙汞绕,海中间、黑虎铅围。
大丹熟,指蓬瀛,跨朵云归。
志当坚确。性常柔弱。心猿意马牢缚。
爱欲尘情俗念,一齐拂却。
过去未来事理,莫寻思、更休计度。
居物外,守清贫潇洒,莫嫌寂寞。
慎勿忧愁衰老,如有病,心中转生欢乐。
若是临行好弱,境界休著。
常守真常无伴,得灵明、自然辉霍。
神光灿,管惺惺洒洒,超升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