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尚时相背,幽栖我数过。
儿应看客惯,田孰与书多。
自析唐郴县,谁联汉甲科。
儒门今有此,天意定如何。
雅尚时相背,幽栖我数过。
儿应看客惯,田孰与书多。
自析唐郴县,谁联汉甲科。
儒门今有此,天意定如何。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题范秀才万卷堂》。诗人以典雅的风格表达了对范秀才的赞赏和对其藏书丰富、学问深厚的敬佩。首句“雅尚时相背”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与高尚学问之间的矛盾,而范秀才的选择却显得与众不同。次句“幽栖我数过”表明诗人自己曾多次造访范秀才的居所,可见他对秀才的敬重。
接下来的两句“儿应看客惯,田孰与书多”,通过比较读书与农事,赞美范秀才专注于学术,而非世俗的事务。诗人提到范秀才曾考中唐郴县的科举,暗示他的学识渊博,并与汉代的优秀人才相提并论。“谁联汉甲科”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学术成就。
最后两句“儒门今有此,天意定如何”,诗人感慨于在这个时代能有如范秀才这般才学出众的人,不禁思考这是上天的安排还是个人的努力。整首诗赞扬了范秀才的学术追求和独特人格,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文化的珍视和对天命的敬畏。
海上何人访十洲,碧天遥见一岩浮。
门涵紫气平林曙,径护青霞古壑幽。
曲涧泉飞岩外响,悬崖凉散洞中秋。
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
风静晴云团皂盖,赋成白雪点轻裘。
岁除村鼓喧桑社,其喜公馀览胜游。
高高者晴天,飞飞者明月。
一年十二度,玉丸望空发。
散景入花丛,花开有时歇。
九千六百圆,秃尽彭翁发。
况有巫山女,痴顽苦相伐。
其如今夕何,清寒照人骨。
县尊已无酒,舞影犹飞越。
安得同心人,携之眠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