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须道,次叙须知。始初屏子休妻。
次则离家乞食。无作无为。
但见老人童稚,便须当、礼乐先施。
行大善,但生心举意,念念慈悲。
挫锐摧强忍,把攀援爱念,莫起些儿。
自是灵台渐莹,与道相宜。
山上赤龙汞绕,海中间、黑虎铅围。
大丹熟,指蓬瀛,跨朵云归。
人人须道,次叙须知。始初屏子休妻。
次则离家乞食。无作无为。
但见老人童稚,便须当、礼乐先施。
行大善,但生心举意,念念慈悲。
挫锐摧强忍,把攀援爱念,莫起些儿。
自是灵台渐莹,与道相宜。
山上赤龙汞绕,海中间、黑虎铅围。
大丹熟,指蓬瀛,跨朵云归。
这首《满庭芳·赠姜王二先生》是元代马钰的作品,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两位先生修行境界的赞赏。词中通过描绘修行过程中的次序和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净化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人人须道,次叙须知",开篇即点明修行的普遍性和次序,暗示了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始初屏子休妻,次则离家乞食",这两句描述了修行者从世俗生活的舍弃,到追求精神层面的清苦生活,体现了出世的决心。
"无作无为,但见老人童稚,便须当、礼乐先施",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应具备的谦逊和慈爱,无论对待老幼都应以礼乐相待,体现仁爱之心。
"行大善,但生心举意,念念慈悲",强调了修行的核心——慈悲,以及持之以恒的善行。
"挫锐摧强忍,把攀援爱念,莫起些儿",教导修行者要磨砺意志,放下执着,尤其是对爱欲的束缚。
"自是灵台渐莹,与道相宜",描述了修行带来的内心清明,与道义相契合。
最后,"山上赤龙汞绕,海中间、黑虎铅围",运用象征手法,比喻修炼过程中的内外转化,"大丹熟,指蓬瀛,跨朵云归",则表达了修行者达到高妙境界,如同仙人般乘云归去的理想。
整首词以修行为主题,寓教于诗,展现了马钰对道德修养和内省修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