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洄遵曲渚,弭棹碧山中。
龙卧云长护,溪回路转通。
千林衔落日,一雁下晴空。
谩喜同仙侣,追陪得谢公。
沿洄遵曲渚,弭棹碧山中。
龙卧云长护,溪回路转通。
千林衔落日,一雁下晴空。
谩喜同仙侣,追陪得谢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沿水而行,最终停泊于碧绿山中的景象。首句“沿洄遵曲渚”描绘了诗人顺流而下,遵循着曲折的水道前行的情景。接着,“弭棹碧山中”则展现了诗人最终在一片碧绿的山中停船歇息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龙卧云长护,溪回路转通”,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山中的云雾比作守护龙的长袍,同时描绘了溪流曲折蜿蜒,道路随之变化的自然景观。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千林衔落日,一雁下晴空”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色。千树万木仿佛在迎接夕阳,而一只孤雁则在晴朗的天空中缓缓降落,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最后,“谩喜同仙侣,追陪得谢公”表达了诗人对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并暗含了对古代文人谢灵运的敬仰,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游历山水,留下传世佳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人的向往与敬佩。
琴横凡玉。恁思归操里,□出离鹄。
变徽声中,弹断幺弦,长康妙笔难续。
多情只有姮娥影,尚隔著、烟林窥绿。
料得它、碧海青天,也惜瘦腰人独。
犹记扬州旧梦,宝窗共写韵。争刻吟烛。
尺幅摹愁,此日情怀,凄入庾郎心曲。
洞房已绝琅璈响,痛尚列、哀丝豪竹。
恐一时、误触泠泠,惊起又披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