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根系马得浆家,深入穷乡事可嗟。
蚯蚓祟人能作瘴,茱萸随俗强煎茶。
幽禽不见但闻语,野草无名都著花。
窈窕崎岖殊未艾,去程方始问三巴。
山根系马得浆家,深入穷乡事可嗟。
蚯蚓祟人能作瘴,茱萸随俗强煎茶。
幽禽不见但闻语,野草无名都著花。
窈窕崎岖殊未艾,去程方始问三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入秭归界》,描绘了诗人进入秭归地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山根系马得浆家”写诗人骑马行进,路边有人供应马匹饮水,显示出旅途的艰辛和民间的亲切。接着,“深入穷乡事可嗟”表达了对偏远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的感慨。
“蚯蚓祟人能作瘴”一句,通过比喻,暗示了这里的环境可能湿热多病,蚯蚓带来的泥土气息可能引发疾病。诗人提到茱萸习俗,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地人仍以茱萸泡茶,体现了他们的坚韧与习俗的延续。
“幽禽不见但闻语,野草无名都著花”描绘了自然环境的静谧与生机,虽然没有直接看到鸟儿,但能听到它们的声音;野草虽无名,却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展现出大自然的活力。
最后两句“窈窕崎岖殊未艾,去程方始问三巴”,诗人用“窈窕崎岖”形容道路的曲折,表示旅程还未结束,前方还有更远的“三巴”之地等待探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秭归边远地区的风貌,以及诗人对未知路途的期待和感慨。
金谷盛繁华,凉台列簪组。
石崇留客醉,绿珠当座舞。
丝泪可销骨,冶容竟何补。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匏居容宴豆,儒室贵环堵。
土鼓与污尊,颐神则为愈。
革道当在早,谦光斯可取。
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
送君当岁暮,㪷酒破离颜。
车骑拥寒水,雪云凝远山。
且安黄绶屈,莫羡白鸥闲。
从此图南路,青云步武间。
石上盘古根,谓言天生有。
安知草木性,变在画师手。
阴深方丈间,直趣幽且闲。
木纹离披势搓捽,中裂空心火烧出。
扫成三寸五寸枝,便是千年万年物。
莓苔浓淡色不同,一面死皮生蠹虫。
风霜未必来到此,气色杳在寒山中。
孤标可玩不可取,能使支公道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