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
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
凝笳悲驷马,清镜掩孤鸾。
悯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
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
凝笳悲驷马,清镜掩孤鸾。
悯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这是一首充满哀伤之美的挽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湛的笔法来表达对逝者的一种深切缅怀。诗中通过“秦楼晓月残”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月亮在古代往往与离别、思念相联系,这里的“晓月残”更增加了几分凄凉。
接着,“卤簿列材官”一句,则描绘出一个荒废冷清的场景,"卤簿"形容声响,而"材官"则是古代官署名,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物是人非、官舍无人的萧瑟之感。
“红绶兰桂歇”一句中的“红绶”指的是用红丝带装饰的车马,“兰桂”则象征着高贵和清净,这里被用来形容主人的葬礼,"歇"字则意味着永远的安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崇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丝哀悼。
“粉田风露寒”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粉田"指的是覆盖着薄霜的田野,而"风露寒"则增添了一份秋夜的凉意。这些细腻的笔触,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悲怆的氛围。
“凝笳悲驷马”一句中的“凝笳”形容声音的悠长而哀伤,“驷马”则是古代用来拉棺材的马,这里被赋予了悲哀之情。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切的哀思。
“清镜掩孤鸾”一句,则是一幅绝妙的意象画面,“清镜”代表着明净无暇,而"掩孤鸾"则是古代丧事中用来覆盖棺材上的布,这里被诗人巧妙地用作比喻,表达了一种深藏哀思之情。
最后两句“悯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更是整个挽歌的高潮所在。“悯册”指的是对逝者的怀念,“徽音”则可能是逝者生前的一些令名或遗言,这里的"在"字,意味着这些都还留存在人们心中。"都人雪涕看"一句,则形容了城中百姓在大雪纷飞之中,观丧礼的场景,"雪涕"即是雪地上的脚印,这里象征着众人的凛然和哀悼。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活环境、葬礼过程以及生前遗迹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界的巧妙借用,不仅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也展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
衡门启初旦,冉冉岁行益。
节序人自欢,焉为同余寂。
块然守一室,惆怅将至夕。
天地虽更始,人生无终极。
念欲昉乐端,忧怀纷如积。
来者日以新,谁能返畴昔。
余生愉在野,披睹中有获。
托素毫翰林,千秋垂金石。
逢掖足禦寒,岂必尽狐白。
兴言实起予,偕子臞山泽。
红女恋一机,丈夫慕九州。
拂袖出门去,妻子不足留。
二室造帝基,黄河喷天流。
一览意无馀,西入咸阳游。
咸阳帝子里,车马若云浮。
炊金复馔玉,赵瑟间齐讴。
东家霍司马,西邸平津侯。
南邻外人馆,北户文成楼。
鸡鸣先朝日,起者何所求。
试言平生业,十举九不酬。
北风旦夕吹,敝我黑貂裘。
低回返乡井,耕钓亦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