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路塸堮,幽洞摩苍穹。
石门松萝隘,伛偻趋儿童。
泠泠太古泉,环佩声丁东。
相传吴越年,威凤翔其中。
后来山中人,盛事誇无穷。
我疑王者瑞,岂预霸业雄。
元化有沦忽,世道多污隆。
何时鸣朝阳,遥问山上桐。
连峰路塸堮,幽洞摩苍穹。
石门松萝隘,伛偻趋儿童。
泠泠太古泉,环佩声丁东。
相传吴越年,威凤翔其中。
后来山中人,盛事誇无穷。
我疑王者瑞,岂预霸业雄。
元化有沦忽,世道多污隆。
何时鸣朝阳,遥问山上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幽的山谷景象,充满了古朴和神秘之感。"连峰路塸堮,幽洞摩苍穹"两句形象地描述了连绵的山峰与幽深的洞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石门松萝隘,伛偻趋儿童"则通过石门、松萝和孩童的形象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的"泠泠太古泉,环佩声丁东",以清澈的泉水声响与佩玉之音相结合,渲染出了山中的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相传吴越年,威凤翔其中"一句,则引入了历史和神话的元素,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
然而,诗人并未就此停留,而是转向反思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后来山中人,盛事誇无穷"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而紧接着的"我疑王者瑞,岂预霸业雄"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伟业背后的真实面貌持有质疑态度。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元化有沦忽,世道多污隆"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道德沦丧的感慨。最后,"何时鸣朝阳,遥问山上桐"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询问,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古朴而富有意象,情感深长而思索悠远,是一篇将个人情怀、历史反思和山水美学完美融合的佳作。
为儒白发生,乡里早闻名。
煖酒雪初下,读书山欲明。
字形翻鸟迹,诗调合猿声。
门外沧浪水,知君欲濯缨。
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
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又携刀笔泛膺舟,蓝口风高桂楫留。
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