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初堰坏,乐岁亦民饥。
再见龙尾水,如兴鸿却陂。
名同召伯埭,人立许杨祠。
祝史有祀事,歌予迎送诗。
往年初堰坏,乐岁亦民饥。
再见龙尾水,如兴鸿却陂。
名同召伯埭,人立许杨祠。
祝史有祀事,歌予迎送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所作的《视通济堰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过去堰堤损坏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的记忆,以及对如今水利工程修复后,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生活得到改善的欣慰。诗人将新修的堰闸与古代贤臣召伯埭相提并论,赞扬了类似召伯那样的官员为民造福。同时,他还提及了当地人为纪念这一善举,设立了许杨祠,并在祭祀活动中歌唱诗人以表达感激之情。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花满金盆,香凝碧帐,小楼晓日飞光。
有人相伴,开镜点新妆。
脸嫩琼肌著粉,眉峰秀、波眼宜长。
云鬟就,玉纤溅水,轻笑换明珰。檀郎。
犹恣意,高敧凤枕,慵下银床。
问今日何处,斗草寻芳。
不管馀酲未解,扶头酒、亲捧瑶觞。
催人起,雕鞍翠幰,乘露看姚黄。
老翁起布衣,诗史天下选。
眼中无全牛,万象转綮窾。
曹刘知几辈,波澜付一卷。
凄其忧世心,妙若医国扁。
惜哉无孔子,不得并坟典。
豹露管中班,吾犹及浅浅。
岁月走江淮,冷淡空盘盏。
诸子不见味,咀嚼必禁脔。
遗编过三复,奥义见百遍。
长言起清风,竦立侍冠冕。
减米散同舟,读已事在眼。
吾岂监河侯,不救在陈患。
生尘甑屡空,戛釜声不免。
迢迢千里程,与汝共艰崄。
虽无百丈牵,顾有众力挽。
愿学平原公,试草乞米简。
更问偕来人,恐有蔡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