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开八景,玉洞上三危。
云袍白鹤度,风管凤凰吹。
野衣缝蕙叶,山巾篸笋皮。
何必淮南馆,淹留攀桂枝。
金华开八景,玉洞上三危。
云袍白鹤度,风管凤凰吹。
野衣缝蕙叶,山巾篸笋皮。
何必淮南馆,淹留攀桂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庾信的《入道士馆诗》。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清静无为、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金华开八景,玉洞上三危。”这里的“金华”、“玉洞”指的是道士馆周围的山峰,“八景”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自然景观,而“三危”则形容山势的险峻。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云袍白鹤度,风管凤凰吹。”这一句中,“云袍”、“白鹤”象征着仙境和清高无为的生活,而“风管”和“凤凰吹”则是对自然之音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追求。
“野衣缝蕙叶,山巾篸笋皮。”这里,“野衣”、“山巾”可能是指道士们用自然材料制作的服饰和头巾。通过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一种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生活方式。
“何必淮南馆,淹留攀桂枝。”这一句中,“淮南馆”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攀桂枝”则是一种追求高洁不凡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道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无为、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以及对高洁脱俗境界的向往。
故园风物好。芳樽日日,花前倾倒。
南浦伤心,望断绿波春草。
多少相思泪点,算只有、青衫知道。残梦觉。
无人解我,厌厌怀抱。懊恼。
楚峡行云,便赋尽高唐,后期谁报。
玉杵玄霜,着意且须重捣。
转眼梅花过也,又屈指、春残灯闹。妆镜晓。
应念画眉人老。
偎岩傍陇,扼长更、萧索昏魔非一。
皓月澄澄山上显,天角辉辉初出。
露结霜凝,金华玉润,淡荡何飘逸。
清临寰宇,发扬神秀姿质。
凄怆六合群情,淹沉幽昧,惨怛劬劳疾。
大阐良因弘济度,皆得逍遥宁谧。
浩气腾腾,馀光蔼蔼,至性那亏失。
圆明法界,法轮常自充实。
悟浮世。把万事纷纷,尽皆忘弃。
藜杖云巾,麻绦纸袄,便是随身行李。
玩山游水,要到处、乐然从己。
兀兀腾腾,逍遥自在,快活谁比。同流看子细。
是这些消息,恁般活计。
一味真欢,君还会得,人静月明千里。畅哉而已。
对小斋、几枝寒蕊。有谁知我,西山半轩晓翠。